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 正文

海参:你的水有多深?

1
青岛新闻网 2009-07-31 13:30:35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红木、普洱茶曾经红便大江南北,成为当之无愧的红星、明星、“烧星”。如今玉石、翡翠“风华正茂”、“姹紫嫣红”,它们的光芒似乎掩盖了一种同样难以琢磨的“烧品”:干海参。海参是世界上少有的高蛋白、低脂肪、无胆固醇保健食品,海参体内含有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让人难以置信的再生能力更成为炒作干海参的卖点:身体被截成几段,仍可存活并长出新的肚肠来。海参近十年的市场价格整整翻了十几倍。海参让人追捧,同样

让人盲目——

海参价格:“海阔凭鱼跃”

记者在南山水产品市场看到,琳琅满目的干海参确让人有些花眼,价位则更令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从上万元的冻干辽参到几百元的北极参。

一位消费者在一罐海参前驻足,经一番砍价还价后,这位消费者以1300元一斤的价格买走了两斤海参。然而,最初的明码标价竟为2800元一斤!

记者来到某大商场,多种海参正在打折优惠。“师傅,这种海参正在打折,原价是3300元,现价卖2800元。这种海参卖得很好,有不少回头客都好几斤地买。”一位销售员主动与记者搭讪。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地“唇枪舌战”,销售员同意在2800元一斤的基础上再打九折,并且表示如果是会员的话还可以再优惠。随后销售员询问:“先生,你可不可以说出你是从事什么行业的,如果你的‘系统’里有你的同事是我们店会员的话,你可以让他来给你打折。” 这种“折上折”的做法不可谓不新、不奇、不妙。用老顾客介绍新顾客,用新顾客招揽老顾客,老顾客与新顾客相互刺激、互相吸引,共同为同一牌子的海参“效力”。

“保”价的形式纷繁复杂,更让消费者不知道海参的“水”有多深。在一家冠以长岛海参直销的小店里,记者领略了另一种“招式”:“弃车保帅”。在一番挑选之后,记者将购买对象锁定在了价钱在2300元一斤的海参上,正准备就此展开“攻势”。没成想小店的老板巧妙地打起了“太极”:“这个海参我没法给你便宜了,这就是最实实在在的价格了,其实我们的价格这么低,都不挣什么钱了。”老板开始“保车”。

“要不,你就要这种海参吧,便宜。”老板顺手把另一罐海参捧了起来,引出了精彩的“弃车”:“这种海参我1300元就给你,这种海参盐分比较大,我也不给退货,你要是想送人又不想多花钱就选这种吧。”

明知道买者不愿送“坑人”礼,更不愿意“自虐”,于是卖家把买家带到了一个不愿意接受的事实面前:你挑选的那种海参不降价,要打折也可以,选杂麻(劣质)海参。无论是“弃车”还是“保帅”,买者总在卖家精心设计的圈儿里转悠。

“老板,你说这是好海参,不打折。你说那种不好,便宜。你依据什么?我怎么知道哪种好,我花钱总要花在明处吧?”

“好海参一看就知道了。俺在这开店这么多年了,鲁(骗)你做什么?”老板答道。干海参市场是否也遵循“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的价值规律?消费者是不是多花点钱,到大店里就可以买到好参?

小港水产品批发市场的一位海参行老板揭底道:“都是一样的海参,某大店和我在一个地方上货,也经常在我这里拿货,可是某大店里干海参的价格差不多比我这里翻一番。”经过层层“盖被”,干海参越往高处走,价格就越贵。摆在大店里的干海参已不知倒过几次手,价格“雪球”也不知滚了几次。然而品质谁来保证?

海参质量:“像雾像雨又像风”

卖者漫天要价,买者则陷入被动的境地。在价格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的干海参市场里,消费者如何抓住“救命稻草”保障自己的权益不随波逐流?

QS认证,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代表质量和安全,是英文Quality、Safty的缩写。据青岛市食品卫生监督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印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的产品才有资格进入市场销售。

目前,出售干海参的商铺随处可见、比比皆是。然而,除了几个大品牌外,绝大多数的干海参产品没有QS认证。据青岛工商局消费者保护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没有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干海参是不能在市面上出售的。

位于莘县路的小港水产品批发市场,专营海参的店铺一字排开。记者进入一家加工销售一体的海参行,当询问产品品质认证时,得到的答复为:“海参这东西哪有什么认证,你到别家看看,如果有也是假的。你如果觉得不放心,就少买点回去试试,如果吃着好再来买。”

“如果不好呢?”记者问。

“不好,你拿着海参和给你的名片来找我,我给你换,俺家的海参俺认识。”老板说道。当记者求教如何区分海参质量时,店老板闭口不答,尔后重复了“如假包换”的口头承诺。

既然大品牌大商店里的干海参有质量安全认证,为何诸多消费者还屡屡青睐“黑”海参?一位不透露姓名的海参经销商愿解其祥:“小店铺里的海参价格偏低,很多小店铺也搞批发,它们与那些大商场相比,相对实惠。正常情况下,五六十个头一斤的好海参在小店里小3000元就能拿下,到了大商场没有这个数拿不下来。”他伸出了四个指头。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亮了亮底:“我制作一斤上好的淡干海参需要28到30斤活海参,如果运气好也需要二十六七斤活海参。30斤海参的成本价就要1800元左右,如果我就卖个1800元怎么合适,更不用说店里的价钱了。我批发价在2500元的干海参,到了大店里就得4000元左右。”

“至于那些一千五六百元,甚至1300元的海参多半是有问题的,20斤活海参也能制一斤干海参,就看他加多少盐了。”他说制假很有学问:“活海参运回来以后,先去除肠子,然后用高温将海参身上的粘液脱去,下面的工序就可以‘自由发挥’了。有些人把海参放在盐水里泡好几遍,目的是让海参多‘挂’上几层盐,压秤。”

一位专卖盐渍海参的店主这样辩解:“都有盐,如果没有盐,就像你中午买一斤鱼家去,不使盐腌的话,晚上不做就臭了。盐只有个轻重罢了。”

海参加盐不算最“绝”。“你看见有的海参身上发亮,浑身通黑,那多是加过胶、糖、明矾或活性炭了。越好看的海参,越有问题。如果碰到这样的海参,你拿一个攥在手里,吹口气,手上就有点发粘。” 一位圈内人士道出行内众人皆知的游戏规则。

加胶添炭也不算最“绝”。“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海参的成活率,在饲料里添加了抗生素。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使海参不变质发臭,保持色泽光鲜,就用福尔马林浸泡海参。” 不透露姓名是因为他“人在江湖”,还需要在这个行当里“混”下去。(写到这里似乎有些不寒而栗。)

福尔马林的危害不言自愈。而《北京青年报》在其文章《让我们远离食物中的抗生素》中如此诠释抗生素的危害:“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人员说,对动物长时间地大量使用抗生素添加剂,导致动物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越来越差,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于是,治疗时使用的抗生素剂量越来越大,残留在畜禽体内的抗生素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人吃了这种含有抗生素的食物,相应地也会降低人体的抗药性,比如以前人注射青霉素20万就可以治病,后来逐渐发展到80万,100万。另一方面,长期食用这种含抗食物,可以使一些人畜共患致病微生物或明显变异的致病微生物直接传给人类,使原本对人类不致病的微生物变得对人类致病,甚至在人间流行。”

消费者若想求得心安,似乎只能将目光投向大店铺。大店铺招牌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答案有些模糊:“大商场里的货也不都是自己家的,靠他们自己那点货源根本不够买。他们也下去收加工好的干海参。”一位加工海参的批发商说道。“我的手艺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没有品牌,也不开店,但是我每年能收几千斤活海参。”

没有QS认证的“小作坊海参”就这样迈进了有QS认证的品牌的专卖店的门槛里。然后这些“黑”参被打上名牌标签,洗白,经一番“镀金”后堂而皇之地“拜为上品”。消费者多花上百元甚至几千元买的或许是无安全质量认证的产品,暂且将它称为UQS(Undefined Quality and Safety)吧。

最基本的QS认证都难以保证,更不必提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HACCP国际食品安全体系、GMP认证、保健食品认证、绿色食品级别认证……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海参’看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或许这就是大多数消费者面对纷繁各色干海参时的心声吧。可就算买到物美价廉的干海参,这不过是八字的一撇。

海参营养:“跟着感觉走”

干海参的制作加工有学问。海参刺参体内含有“自溶酶”,离开海水6个小时后就会自动溶化,俗称“化皮”。也就是说从海参出水到“下锅”必须一气呵成,也不仅保证了干海参的重量也最大程度上还原活海参的营养。

然而,在加工过程中,海参到底“创几遍缸”才能制成干海参,人们大多不得而知,况且各家有各家的秘方。海参制作出来,至于营养还剩几成,恐怕连卖家也难以说清。若是让商家标出干海参的营养保存率作为参考依据的话,这无疑又会成为一场游戏。

消费者拎着那些“缺斤少两”的干海参回家,然后经过多次煮、发、泡等“锻造”,海参方才进入人们腹中。根据沈阳生态研究所检测,海参在水发时损失了30%以上的营养成分,发完海参的水里含有维生素、游离蛋白质和参脂质等营养物质。

用腌渍、盐干等传统工艺制作的海参尚可食用,可对于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火碱、甲醛的干海参来说,海参不再是滋补品,却是……

“好海参,发出来大约是先前干海参的2.5 – 3倍,而且有弹性,吃起来像‘地瓜枣’一样。不好的海参发出来就像软豆腐一样,一碰就碎,掉在地上也拾不起来。像同样重量的海参如果只能发出1倍长来,那肯定是在后期作了手脚。”知情人告诉记者。

若是遇上“软豆腐”海参,大多数消费者只能吃闭门羹。“顾客食用了以后,我们的海参是不退的。”一位某商场的销售员如是说。

海参的甄别难上加难,给营养成分掺了不少“水”。目前,市面上涌现出多种干海参,特别是俄罗斯海参、日本海参、北极参。商贩对它们的营销策略是:标榜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丰富,境外加工质量高。

“我们家的海参都是进口的,绝对不掺原料,而且我们的参都是野生参,质量都有保证,你回去吃就知道了。”一家位于镇江路的海参店老板对一位女顾客说。

可当问到产地证明时,老板含糊其辞:“你要什么样的,我们就给你选什么样的。我们都是实实在在的,是哪里的就是那里的,如果有证书也是假的,大学证书、身份证都能造假,你想着吧,证书都是假的。”最后老板以这样一句话作为结束:“常吃海参的人都清楚参是哪儿的。”

如此看来,“挂羊头卖狗肉”在所难免。“如果我要买俄罗斯参,你给我些便宜的日本参冒充,我怎么区分?”记者问。

“进口的参价格都很贵,说是哪的就是哪得。”老板有些不耐烦。

消费者不仅搞不清海参的产地,恐怕更摸不透海参的加工地。在一家海参店里,记者问道:“这些日本青参是在哪里加工的?”

“是在中国加工的,如果直接从国外进口干海参的话,成本就更高了。”老板如此解释。

老板拿出一罐干海参对记者说:“这罐是日本青参,在本地养殖的,这个便宜,1800元一斤就卖。”

晕,记者彻底晕了。品种、产地、加工地、生长地……太多的问号搅在一起让人很晕。对于营养这个话题,店里的老板们大多这个意思:发出来的海参越大、越厚、越有咬头,就越有营养,而进口海参恰恰具备上述特点。这些特点或许可以证明海参的质量,但消费者甚至卖家无法衡量进口海参的营养价值。绝大多数商家的进口海参没有证明身份的“身份证”,亦没有显示出生地的“户口簿”。如此这般,到底是“李逵”还是“李鬼”,就全凭店家一张嘴了。

评论:当干海参的“金身”被刺穿之时

供与求之间维系着平衡。如今,出售干海参的商铺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大街小巷。这反映了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重视,也说明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这种意识的拔高将隐现出一次“危机”,一场供应商的“劫难”。

时下,“三聚氰胺奶粉”、“三聚氰胺鸡蛋”已成为一种无奈的流行词。人们在对基础食物摄入的同时,多少还带有丝丝忧郁:“说不定我吃的这个蛋里就有三聚氰胺。”然而,老百姓必须装着掩耳盗铃:“水至清则无鱼,要吃到真正的‘无毒’食品,恐怕只能亲自去种植,亲自去养殖了。”但是,三聚氰胺风波将远远没有结束。它仅仅是民众重视食品安全的一个《序》。奶、蛋后面还将“榜样辈出”;三聚氰胺也会“后继有人”。干海参,似乎也难逃劫难——

在谈论干海参质量安全之前,我们不妨引入些题外音:“三聚氰胺蛋”的主要出事企业之一是中国最注重蛋品安全的大连韩伟集团。它生产的“咯咯哒”鸡蛋通过了世界上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法——日本食品卫生标准。“中国蛋王”韩伟也是唯一参与到制定中国蛋品行业标准专家组的民营企业家。“大连韩伟”此次“中招”似乎有些冤: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的家禽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刘国华说:“即使美国或欧盟的标准,都允许残存有一定微量的三聚氰胺。如果科学研究确定环境中的三聚氰胺无法避免存在,那么出台一个饲料中不允许有任何三聚氰胺的标准,饲料就没办法生产了。”

若说,鸡蛋里查出三聚氰胺是由鸡蛋在食品中的基础地位决定的。那么,干海参的质量安全漏洞则“一清二白”:没有QS认证的食品就禁止出售。那些“黑”海参让老百姓冤屈里透着怨气:按照市价2000元40头的干海参计算,一只干海参可以换160多枚鸡蛋。用近20斤鸡蛋换来的一只海参却大多没有安全质量保障,大把银两换来的三无“黑黄金”,入口时竟不知到底有“毒”还是无“毒”!

即便是通过食品安全这一关,接下来的问题同样不乐观:经过高温烫、煮等一番折腾,海参的珍贵“水土”究竟能存留多少?消费者的尴尬在于,心甘情愿花大钱换来的或许是营养损失殆尽的“沙漠食品”,这“周瑜打黄盖”的买卖让消费者自己“掌嘴”。

“吃海参吃的就是营养,因为海参本身没有什么味道。无论我们吃的肉末海参还是海参各吃,其鲜美味道均来自高汤、火腿等调味材料。”曾在春和楼掌勺的李师傅告诉记者。当乏味的海参因营养饱满而带来无穷味道的时候,那些得知“营养不知何处去”的干海参消费者确不如啃个烤鸡肋……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那些关于“珠展”的情节
下一篇:火车站:出租车司机有五大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