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典型报道 > 正文

城市有的俺都有——胶州实践新农村建设纵览

1
青岛新闻网 2009-04-06 09:37:19 青岛日报       新闻报料

    “城市有的俺这儿都有” ——新农村建设的胶州实践

    这几年,胶州市从“五化”切入,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构筑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并率先提

出县级《新农村建设百项评价指标体系》。

    一袋水泥敲开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之门

    3月18日上午,在年轻人奔赴学校和工厂之后,胶州市九龙镇东王屯村再次恢复了宁静,73岁的村民刘亮栋在胡同里的水泥路上摆上棋盘,和几个老哥一起下象棋已经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走了一辈子土路,真没想到村里还能铺上水泥路。铺一平方米,市里给一袋水泥,村村都抢着干呢。”刘亮栋说起铺水泥路的经过,依然很激动。2007年8月22日,刘亮栋用政府补贴的水泥硬化了村里最后一条胡同,他的新农村之路从这袋水泥开始。

    和刘亮栋一样,整个胶州市的新农村建设都要从这袋水泥说起。

    2007年初,胶州市就开始寻找新农村建设的“敲门砖”。“我们经过综合分析论证发现,尽管各地发展条件千差万别,但群众都有一个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安居。”胶州市市委书记祝华说,只有安居才能创业、乐业,村容整洁既是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也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基石。针对当时部分村庄“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马路到村头、土路到炕头”的情况,胶州市决定从村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入手。

    2007年6月,胶州市硬化路面补贴水泥政策出台。按照规定,每硬化一平方米路面,市财政补贴水泥一袋,据测算,这些补贴相当于解决了道路硬化40%的投资。随着一袋袋水泥变成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水泥路,胶州市63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被点燃了。政策出台后短短两个月,300多个村庄补贴水泥2万多吨,带动农民硬化村内大街600条、小巷800条,面积达110多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五化”补贴1.46亿元,发放水泥46.3万吨,调动社会资金1.28亿元,全市811个村庄已有616个达到“五化”标准,今年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铺平新农村建设之路

    3月19日上午8时,胶州市李哥庄镇南张家村村民张风旭正在家门口等公交车,对他而言,在李哥庄镇生活,丝毫感受不到与一般城市的差别。“超市卖场、休闲广场、公交车、银行、社区……城市有的俺这里都有。”张风旭颇为自豪。

    像李哥庄一样,63万胶州庄户人几乎都过上了城里日子,这一切还要归功于经济的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关键在镇,重心在村,镇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水平。”胶州市市长刘赞松如是说。

    据统计,胶州市拥有纳税企业近7000家。其中,外资企业11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91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62家,既有亚洲最大的船用锅炉生产基地,又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铁塔、炭黑、运动帽生产基地。围绕半岛城市群建设和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该市又率先搭建起总面积110平方公里的胶州湾产业新区、少海新城和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三大平台,并成功列入青岛拥湾发展核心圈层“六片四区”和国家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布局。

    全市18处镇办最多落户工业项目500多家,最少也有97家。北关街道办的机械制造、杜村镇的木器家具、马店镇的食品加工等行业目前已发展成为胶州市支柱产业,7个镇处入选全国千强镇,位居全省第一。

    百项指标构筑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通过几天采访,记者发现,在胶州,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新农村。在刘亮栋眼里,新农村就是铺到胡同里、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在张风旭眼里,新农村就是农村过上城里日子……可以说,胶州有63万农民就有63万个新农村。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新农村呢?

    2008年5月,胶州有了自己的标准答案——《新农村建设百项评价指标体系》。该市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全市811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征集了农民、乡镇干部、机关干部意见数百条,制定了这百项指标。这标志着胶州市新农村建设有了长效机制。

    翻开《指标体系》可以看到,整个评价体系分为纵向、横向两部分。5大类100项指标涉及“20字方针”的各个领域,每大类又分乡镇和村庄两级指标,最后形成镇级指标55项、村级指标45项。

    从纵向来看,生产发展类包括人均GDP增幅、城镇化水平等16项镇级指标,经济总收入递增幅度、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等9项村级指标;生活宽裕类包括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新型农村保险覆盖率等14项镇级指标,人均纯收入、居民恩格尔系数等14项村级指标;乡风文明类包括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占学校总数的比重、组建秧歌队或庄户剧团的村庄比重等10项镇级指标,农民幸福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率等9项村级指标;村容整洁类包括镇域详规覆盖率、“五化”村庄覆盖率等8项镇级指标,村庄规划、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等7项村级指标;管理民主包括市级以上文明村庄所占比重、农村普法教育覆盖率等7项镇级指标,村党组织“五好”达标、村务公开满意率等6项村级指标。

    而从横向看,每项指标都设定了新农村建设标准值、2010年前要实现的目标值。根据各项得分统计,全市村庄将分为达标村、先进村和标杆村三个等级。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胶州市《新农村建设百项评价指标体系》就像这项工程的蓝图。每天,勤劳的胶州人民都在给这项工程添砖加瓦,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也读出了地道的胶州味。(刘丽娜 通讯员 张磊)

页面功能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保增长保民生——市财政局注重实践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