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是祭奠逝去亲人的日子。妈妈走了快三周了,也快到了民间丧礼烧“三七”的日子。我因为在外工作离不开,不能回老家到妈妈的坟头前上坟烧纸。按老一辈的规矩,这是做儿女的不孝。现在虽然不讲这
些了,但心中还是对自己在这样的日子里,没有为刚刚去世的妈妈尽一点孝心,而惴惴不安。昨晚和大哥家的大儿子通电话,他们虽然也在城里上班,但奶奶的“三七”他们还是回乡下去。我让侄子代我到母亲的坟前烧几张纸,表达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很开明。也许这是由于母亲出生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的缘故,儒家文化对她有很深的影响,并身体力行。母亲的出生地在美丽的胶州半岛,虽然是个山区里的小村庄,但那里近海,距离开放的商埠烟台也只有不到百里,所以那里并不封闭。尤其在近代历史上,山东沿海的人们通过水路到日本、朝鲜、韩国经商做买卖的人很多。几乎每个村子、每个家庭里,有点文化或身强力壮的人,都到过这些地方。听母亲说,连我的父亲、我的舅舅,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都到过朝鲜或南韩,在那里学徒或做小伙计。大约在三、四十年代,当地政府采取排挤华人的政策,他们才不得不离开那里,回到家乡。由于当地人多地少,为生活所迫,才再次闯关东,来到地广人稀的东北。在我们小的时候,家里生活一直不是很宽裕。但母亲总是把家里日子安排的很妥帖,对父亲的照顾很周到,对儿女的教育很严格。尤其在做人的基本规矩、礼貌方面,母亲是严格按儒家的礼教来教育我们的。母亲很讲究尊老爱幼、邻里友好、兄弟和气、讲文明、懂礼貌。老家的邻里乡亲都说,母亲的家教严、教子有方,孩子懂规矩。母亲对人、对事的宽容大度,对艰难困苦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父亲得肝硬化去世早,母亲那时不到五十岁。带着我们兄妹四人艰难地生活着。每当有人劝说母亲改嫁的时候,母亲都会断然拒绝,指着我们兄弟几个说:“我再熬个五七六年,他们就大了。我答应过他们的父亲,绝不让孩子改姓。”母亲为了免除父亲的担忧,而做出的这个承诺,一直信守到离开这个世界。
在妈妈弥留之际,我日夜守候在妈妈身旁。回顾妈妈的一生,我了用这样的话概括她老人家的一生:“九秩春秋仁厚惠儿女,一生岁月勤俭持家风。”母亲去世后,我把这两句话让人写成挽联,竖在母亲的灵堂两侧,前来吊唁的人看了,频频点头称道。母亲去世那几天,天气阴沉,一会飘起雪花,一会下起细雨。夜里守灵的时候,我又拟了一副挽联:“春雨含悲儿女泪,人间难舍慈母情。”我没有在把它写出来,它却深深嵌在我心里。
上一篇:缅怀逝去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