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重汽 感受大国“质造”风采

    青岛新闻网11月28日讯 “我要确保自己的工序不出问题。”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的章丘工业园MC发动机生产线上,一位90后的一线工人韩师傅一边说,一边检查着气缸套表面的划痕。为了深入感受中国重汽的“质造”风采,11月28日上午,“工匠精神 山东制造——‘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中国重汽章丘工业园,感受她60年来的“质造”风采。

    采访团一行先来到了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部展厅、MC加工部,MC加工部里摆满了大型设备,大部分生产线都是自动化生产的。“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120-150个工人,现在只需要11个,产量还是原来的3倍,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对产品品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中国重汽济南动力有限公司MC加工部部长郭华,一边向采访团的记者们介绍先进的生产设备,一边指着一个零部件上的二维码说:“你看,我们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有‘身份证’,一旦质量出现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源头。”

    走过生产线,采访团发现了很多“质量门”,并且这些质量门上,都张贴了工段装配焦点问题分析表。这张表上,用图片的方式详细记录了每个工段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每一个质量门上都贴有员工装备质量评价表。“不仅是这些,我们还设置了现场培训工作站、先进操作法展示区以及不合格产品通缉区。”该生产线相关负责人说。

    据90后一线工人韩师傅介绍,“质量门”就是质量把控关口,分布在产线上每个进行质量管控的节点处,并且每个“质量门”处都有一个守门员。“我要确保自己的工序不出问题。”韩师傅说,虽然他每天的工作只是检查气缸套表面有没有磕碰、锈蚀和划痕,但是他深知,对于整车制造企业来说,对装备细节的把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来到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商用车公司展厅、整车生产线,采访团的记者们同样感受到了重汽人对质量的严苛追求。53道工序、11个质量门、成百上千个零部件,一辆整车装备的全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对质量的把控。

    “前面设计开发流程走得非常的严谨,这样出来的好东西,到了我们这个阶段,怎么把它做好?最重要的是‘人’。”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给采访团示范拧螺栓,“第一个动作叫取螺栓,比如这个地方需要4个螺丝,你就应该一次拿4个,拿3个不行、拿5个也不行。第二叫搓螺栓,搓一下把位置搓对,螺拴头都朝一个方向。然后是下螺栓,最后才是拧螺栓。这4步动作一个不能少,而且要经过几千个螺栓来让他形成习惯动作,保证一次性作对。”(张进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