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1月28日讯 100年前,宏济堂阿胶在济南诞生,以其无可比拟的质量和制胶方法被尊为“国胶”。100年后,依然遵循“古法炮制”、“手工制胶”的宏济堂阿胶再次掀起阿胶热潮。11月28日,“工匠精神 山东制造——‘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走进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领略百年“国胶”的独特魅力,感受宏济堂人将熬胶技艺传承百年的一片匠心。
在宏济胶庄的展厅里,一件件展品诉说着宏济堂阿胶走过的百年岁月。1907年,同仁堂第12代传人乐镜宇在济南创办“乐家老铺济南宏济堂”;1909年开办阿胶厂,并独创了集千年制胶工艺之大成的“九昼夜精提精练”的阿胶生产工艺。 “20世纪以前的阿胶系纯皮胶,不加药料,腥臊味较重。乐镜宇当时尝试加入当归等滋补性药料,以及陈皮、甘草等调味药料,并加入贵重药材,将传统的熬制时间三昼夜延长为九天九夜。”工作人员介绍,由“九提九炙”工艺生产出的宏济堂阿胶,不仅消除了以往阿胶所具有的腥臭气,而且味道清香、疗效更为显著,解决了由于腥臭气而困扰阿胶发展的难题。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宏济堂阿胶一举夺金让世人瞩目,以后几十年,宏济堂阿胶凭借工艺先进、取水地道、用料讲究、功效显著等品质,被时人誉为“国胶”,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
1968年,为支持国家工作,宏济堂将阿胶生产任务无私移交,2012年,随着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的建成,在园区东南角,一座占地189亩的仿古院落建筑——宏济堂阿胶生产基地面世,宏济堂阿胶正式复产。复产后的宏济堂阿胶生产,延续了乐镜宇当年创立的“九昼夜精提精炼法”,复原了宏济堂古法制胶工艺,每一块宏济堂阿胶都要历经切皮—浸泡—洗皮—熬胶—过滤—浓缩—凝胶—切胶—凉胶—擦胶—包装等工序,敞口锅慢火细熬,九十九道工序,300道小工序,精炼而成,整套流程下来需要足足80天。
在宏济堂阿胶手工坊,采访团成员见到了2016年被评为“匠心山东人”的宏济堂阿胶第三代技艺传承人武祥伦,他正在金锅前静静地熬制着阿胶,这金锅和铲子采用货真价实的黄金白银锻造,堪称“世界第一金锅银铲”。据民间传说,宏济堂阿胶创始人乐镜宇当年正是以金锅银铲熬制皇室贡胶,百年后的宏济堂阿胶再次恢复金锅银铲的古法熬胶传统。
“用金锅银铲熬制的阿胶富含黄金离子,质地更稳定,功效更显著。自阿胶问世以来,只有皇室贡胶全程用纯金锅和纯银铲制作,2016年‘金锅银铲’得以重现人间,老百姓也能吃上最好的阿胶了。”武祥伦激动地说。在传承宏济堂百年古方古法工艺熬制阿胶的同时,宏济堂阿胶谨遵“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百年堂训,坚持手工古方古法熬胶,并建立追踪溯源体系,对每张驴皮进行DNA检验,有效保证了阿胶的经典正宗。在添加的药材选购上,也严格遵循“五不要”原则,即“不是一等货不要,陈货不要,有杂质的不要,非药用部分不要,产地不是最佳的不要”,有效保证了药材的高端品质。
目前,宏济堂阿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标准和品质自控体系,将“九提九炙”制胶工艺细化成300多道工序,明确每道工序的操作标准,并通过在24道关键工序设置控制点的方式,检验层层把关,保持了宏济堂阿胶“黑如翳漆,光透如琥珀”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和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