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互助感情深 康城邻里如亲人

    居民互助感情深,康城邻里如亲人

    康城社区居民之间相互关心照顾,打造和谐友好社区

    位于汽车东站东侧的康城社区,12个小区6558户居民依着延绵清秀的金岭山而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互帮互助,不计较得失与回报,居民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在中韩街道已经被传为一种佳话。6月29日,记者走进康城社区,探访这片美丽社区的人与事。

    和谐

    互帮互助成习惯

    康城社区属于城市社区,不仅环境优美,人的心灵也很美。29日,提起辖区居民,康城社区党支部书记修敏与社区居委会主任程国华满是称赞与自豪。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邻居遇事,很少有人袖手旁观,相反,他们都是毫不犹豫冲上前去,为他人排忧解难。

    康城社区北海佳苑70多岁的居民曹女士一直舍不得离开小区到黄岛区女儿家里住,原因是她在康城社区有一帮爱心姐妹,在她最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给了她温暖与关怀。曹女士老伴去世后,自己身体状况与心理状态不如从前。有一段时间甚至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这时,闫新、宋洁、王建荣、朱正军、陈英、马莉等人组成爱心小组,安排好“值班表”,轮流到曹女士家中陪她聊天,给她做饭,和照顾亲人没什么区别。有一次,曹女士生病住院,可急坏了爱心小组成员,他们排着班地到医院病床前陪护曹女士。曹女士病好后,她的女儿想把她接到黄岛区住,她却不舍得离开。“我住的小区居民对我那么好,想想自己真是幸运,遇到这么好的邻居。”曹女士高兴地说。

    北海佳苑小区大部分居民家里的男主人由于工作性质长期不在家,家里的女主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的风气。前不久,该小区一位产妇早产,而她的丈夫也不在身边,情急之下,70多岁的李女士和另外一位居民一起叫来出租车,把产妇送到医院,使她顺利产下婴儿。“李阿姨知道我自己在家,平时就很关心我,常来询问我的情况,给我带来很多帮助。”产妇感激地说。

    无独有偶,在一个下雨天,一位老人滑倒在地,60岁的居民胡红见状,立即叫来儿子把老人扶到车后座,尽管老人当时身上满是泥水,但胡红和儿子一点都不在意,只想着赶紧把老人送到医院查看救治,还迅速通知了老人的孩子,使老人感激不已。“有这样的居民,我们怎么能不骄傲呢,在大家看来,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已经是一种习惯。”修敏说道。

    便民

    自救培训学技能

    康城社区的居民都知道,有一支发源于懿品御府小区的志愿者队伍——红色志愿队常常在小区执勤、巡逻,指导居民有序停车等。“这是居民自发形成的志愿队,目的就是方便其他更多的居民。”程国华介绍说。虽然志愿队成立在懿品御府小区,但志愿者的服务范围从来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区,他们还在社区主要道路的绿化带里捡拾垃圾,帮助其他小区一些孤寡老人老人打扫卫生。“我们就是爱管闲事。”志愿者杨德胜幽默地说。爱管“闲事”的他们也有了“粉丝”,自己的爱心志愿行动感染了社区其他居民,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了志愿服务行列。

    自发行动方便其他居民的还有免费理发队伍。据了解,60多岁的居民高友良与刘孝志如今成了社区居民的免费“理发师”,无论谁找到他俩,他们从来不会拒绝,都会认真地给居民剪头发。有时,他们还专门在社区居委会“摆摊”,等着居民过来理发,不收一分钱,剪到对方满意为止。

    程国华告诉记者,在服务居民上,除了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外,社区居委会还会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居民的安全生活技能,定期搞消防演练与自救能力培训。尤其自救能力培训,该社区联合崂山区相关部门在社区开展了急救能力训练,比如心脏按压、伤口包扎等。居民也都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每堂课都跟着老师认真学习自救本领,还曾经代表崂山区参加了青岛市急救能力比赛,获得了第一名,甚至超过了相对专业的人员。不仅在赛场上他们得心应手,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急事,他们也能应付自如。一次自救培训课刚刚结束,程国华外出走到北海佳苑小区门口,一位老年人不慎摔倒伤到了右胳膊,“正好那节课刚学了伤口包扎,我便急忙用课堂上用到的纱布、骨板等工具给老人包扎,当场活动了老人的胳膊,防止了骨头发生更严重的裂缝。”程国华说。简单包扎好后把老人送到医院,就连医生都称赞包扎的专业与及时。

    娱乐

    文艺队伍名字美

    康城社区居委会面积不算太大,尤其办公地点更小,许多人挤在一间办公室。然而,该社区在给居民提供娱乐场地上却毫不吝啬。居委会办公室旁边,有一间娱乐室,宽敞、明亮,居民每天过来唱歌、跳舞,锻炼身体。“我们的职责就是让居民过得愉快,所以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必不可少。”修敏说。该社区有舞蹈队、合唱队、手杖操队等,而且,他们还给每一支队伍取了好听的名字,百灵鸟合唱队、妩媚康城秧歌队……成员加起来大约100人,平时,大伙就聚在居委会附近的广场上训练,尤其赶上比赛,成员们更加努力。该社区的太极剑还曾获得过崂山区比赛一等奖。

    有许多居民以前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为了丰富居民的生活,康城社区居委会“两委”及工作人员就自己当“说客”,劝说居民加入到文艺队伍来,刚开始他们还很排斥,后来体会到了文艺活动的乐趣后,变得十分投入。修敏告诉记者,社区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一听有文艺演出,她自己很快化好妆,穿上美丽的裙子,整个人显得精神矍铄。还有的居民从老家过来给儿子儿媳看孩子,时间长了,产生家庭矛盾,导致心情郁闷。社区居委会一听说,很快就会找来心情不好的居民一起唱歌、跳舞,多多参加集体活动,转移了注意力后,居民与家人的关系也渐渐变好。

    为了给大伙带来更好的舞蹈,不少爱心居民自发担起领舞者的角色,从网上找来其他地方的舞蹈视频,学习后教给大伙。今年68岁的居民陈绍仁就是这样一位爱心居民。采访当天,他高兴地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他从网上找来的鸡西、齐齐哈尔、烟台、毕节等地方的广场舞视频,“我们跳广场舞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大致要学两个新的舞蹈,锻炼身体嘛。”陈绍仁说。每天晚上,他带着四五十人在社区一处空地上跳广场舞,社区其他地方也有相似的广场舞队伍。

    党建

    默契搭档齐努力

    和其他许多社区一样,康城社区114名党员每月都会召开一次座谈会,就小区事务进行商议,出谋划策。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该社区“两委”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让居民感到十分温暖。“我们对居民从来都是笑脸相迎,尤其社工,嘴特别甜,向居民讲解后都会和声细语地问对方明白了没有。”修敏介绍道。在居委会办公室,一沓一沓的便签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分门别类,写着多项常见业务的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有居民过来咨询,社区工作人员就会拿给对方,让居民一目了然,少跑腿。

    另外,无论工作还是日常生活娱乐中,社区工作人员对居民都无微不至地关心。有一次,社区举办纳凉晚会,75岁的居民黄女士因身体不适气喘吁吁,现场的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扶着她回到家里,给她端茶倒水、帮助她吃药,使其慢慢恢复过来。“社区工作就是需要脚踏实地,只要居民满意,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修敏笑着说。她与社区居委会主任程国华搭档起来也是十分默契,俩人遇事都会心平气和地协商,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服务好居民,心往一处想,就没有矛盾与纠纷。”程国华告诉记者。

    我们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远亲不如近邻,许多人自小从教科书里看到这句话。在康城社区采访,记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城市社区,大多数居民刚搬来时都是素不相识的,经过长期相处,邻里之间彼此了解、相熟,尤其有人遇到困难,邻居都是慷慨解囊,倾心相助。这种纯粹的帮助与照顾无关亲情,却和亲情一样浓。最令记者感动的是,康城社区有一支五六人的小队伍,遇到居民有困难,尤其是孤寡老人,他们都自觉轮流值班,不计较得失地去照顾老人,这种无私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也是大家应当学习的。在我们感慨与对面邻居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时,何不主动敲开那扇门,友好地打个招呼,与邻居做好友。试想,你与上下左右的邻居都成了要好的朋友,那么在这样的环境里居住,每天的生活怎么会不开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