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委书记王久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幸福城区

    2014年,市南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经济社会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地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中共市南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久军介绍,2015年市南区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建设法治市南为目标,把握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全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的宜业宜居幸福城区。 回顾2014:

    宜业宜居幸福城区建设步伐全面加快

    王久军说,2014年市南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局长进社区蹲点办公制度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特困家庭制度,110名局长、副局长每月到结对社区蹲点工作一天,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349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与特困家庭建立长期联系帮扶对子。注重问题解决实效,完成152处开放式楼院的综合整治,建设启用面积3000平方米、设有110张床位的残疾人阳光安养服务中心,为18所中小学新建食堂,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难事。

    2014年市南区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方面,全区税收过亿元楼宇达到23座,新引进12家金融机构和服务企业,总数达160家,占全市的82%;基层基础建设方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69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安全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矛盾隐患集中排查活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区开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回迁安置居民1000余户,燕儿岛路等13万平方米安置房竣工,完成山东路8号、地铁综合楼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和潍县路启动片项目共160户居民的协议签订工作;社会事业方面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6300余万元,受助群众达2.4万余人次,青岛五中、基隆路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 展望2015: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区

    以“青岛金融街”为发展原点,依托香港中路商务楼宇,打造高端金融商务区。探索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担保抵押方式。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立科研信用不良名单制度。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行行政权力运行清单和政务服务清单制度,简政放权,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打造优质一流兴业环境

    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创新驱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吸引世界五百强等知名企业入驻,发展总部经济。加强对蓝色经济项目的挖掘培育。扶持发展航运金融、海事法律、船舶交易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开展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挖掘培育“专精特新”优势项目。加快发展软件动漫、创意设计等优势产业。发展时尚产业,促进时尚消费,打造国际时尚消费品牌。加大总投资1034亿元的53个重点项目推进力度,计划年度完成投资101亿元。完善停车场、餐厅等楼宇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文化休闲等楼宇配套服务的层次。创新现代招商投资促进模式,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引进、储备一批优质大项目。 全面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区域化管理、无缝隙覆盖、全天候服务的党建工作格局。探索社区、社团、社工联动模式,推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撑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深入平安市南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社会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工作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全面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依托地铁和人防工程,加强地铁与沿线重点商务载体的互联互通。推进苏州路片区778户居民房屋征收改造,启动中西部老城区1000户棚户区居民房屋征收,落实300套保障性住房建筹指标,建成2827套公共租赁住房。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开放式楼院管理新模式。规范旅游从业经营行为,优化前海一线旅游环境秩序。加大对占路经营、违法建筑、非法市场等的执法力度。推进浮山生态公园建设,对浮山区域实施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扩大垃圾分类范围,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全面提高居民生活幸福程度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启动南京路小学重建工程,重建的宁夏路小学投入使用,推进宁德路小学、宁德路幼儿园建设,维修天山小学等10所学校校舍。为区属中小学校配发制服装。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推行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工程,探索创办创业孵化基地新途径。完善“六送”养老服务体系,推动“适度普惠型”养老模式发展,扩大居家养老覆盖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社会化运营。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新增养老床位800张以上,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比例。(记者 孙启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