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岭金融新区集聚效应显现

    2月,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4月,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开门纳客;4月末,青岛成为山东省首个存贷款双双破万亿的城市……今年以来,我市金融业可谓“喜事连连”,更是亮点纷呈。例如,存贷款余额“领跑”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各行业之首;中路保险、青岛港财务公司获批,我市法人金融机构建设取得新突破;金家岭新区集聚效应显现,金融企业数量突破200家。昨日,记者跟随市金融办集中调研我市金融业,直击金融改革中“最大”的亮点,感受岛城金融之变。 存贷款规模双双过万亿

    金融业发展好不好?金融业数据最有发言权。昨日,记者赴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调研时,相关负责人首先用一组数据来展示我市存贷款增长历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到2000年贷款余额过千亿元,用了22年的时间;2009年贷款余额突破5千亿,用了9年时间; 2014年4月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用了不到5年时间。”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邹蜀宁受访时说,各项存款的增长也大致如此,2001年存款余额过千亿,2013年1月过万亿,今年5月末达到1.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95.5亿元。近几年,我市一年的存贷款新增量在千亿元左右,相当于2000年末的存量。如此算来,用“快马加鞭”来形容我市金融业规模和速度一点不为过。

    青岛存贷款规模双双过万亿,这在山东仅有一家,青岛发展之快背后有何秘诀?邹蜀宁表示,人民银行连续三年向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印发了指导意见,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通报会,灵活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稳健货币政策在辖区有效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强劲。”邹蜀宁说。截至5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0098.5亿元,比年初增加436.8亿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存贷款余额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我市积极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的金融支持,严格控制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等,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转变外汇管理方式,大力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搭建全国首个互联网跨境人民币业务供需对接平台——“跨境融”系统,301家企业与31家银行通过系统成交312.6亿元,全市跨境人民币业务金额累计达3338.8亿元,在全省遥遥领先,在全国各省市排名第八,共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40多亿元。 法人金融机构总数达16家

    除了存贷款数量,法人金融机构也是衡量地方金融业的重要指标。青岛法人金融机构究竟有多少呢?

    “截至5月末,青岛银监局监管下的法人金融机构达到13家,这13家机构涵盖了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财务公司和信托公司5类金融机构,在数量和类型上都位于山东省前列。”青岛银监局副局长李继明昨受访时表示,自2003年建局以来,他们一直支持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前其管辖下的青岛13家法人机构存款余额2528亿元,占辖区各项存款余额的22%。

    青岛银行是我市城商行中的唯一法人金融机构。李继明说,2007年以来,银监局支持青岛银行实施转型升级等战略,目前青岛银行在省内已设立6家分行,各项经营指标位居省内城商行前列。同时,全面推进青岛农商行改革,2012年6月统一法人的青岛农商行正式挂牌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银监局积极支持集团财务公司的组建,当前青岛海尔、海信、青啤财务公司成功组建,青岛港集团财务公司已获得银监会批复,正在筹建中。

    据悉,青岛除了银监局旗下的1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还有中信证券(山东)有线责任公司、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等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由此使得我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达到16家。

    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4月成立,这也给岛城法人金融机构建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昨日,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王道云受访时说,目前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19家,展示企业达到120家。“挂牌企业融资也取得新进展,其中,首批挂牌的威海钓具企业海斯特公司已融资近亿元,挂牌之初获得4100万元融资,此后又借助股权质押融资5000万元,青岛冠雄工贸成功融资200万元。”据王道云透露,未来他们将侧重中小型高科技公司,除搭建融资平台,还将建设金融产品销售交易等综合服务平台。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我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有望取得新突破。去年,青岛银监局已先行争取到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资格,目前青岛海尔消费金融公司已在筹建中。2月下旬,中路交通财产保险股份公司获中国保监会批复筹建,填补了青岛市无法人保险公司的空白。今年以来,有4家小额贷款公司和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先后获批成立,其中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是全省首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启动,民间融资阳光化和规范化发展加快推进。

    金家岭初显金融集聚效应

    六月青岛,凉风习习。漫步金家岭金融新区,一座座金融大厦拔地而起,金融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招银财富大厦在海尔路65号高耸,坐落在深圳路上的建设银行大厦与之交相辉映,已封顶的青岛金融中心大厦也与其“争奇斗艳”。

    金家岭金融新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褚衍坤介绍说,自2012年以来,历经两年的发展,新区实现了“三个翻一番”。“金融企业数量翻了一番,总数突破200家;金融载体面积翻了一番,新建成和投入使用金融楼宇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金融财税贡献翻了一番,金融业实现税收20亿元,核心区每平方公里实现金融税收4.2亿元。”

    据介绍,新区的金融机构快速集聚。“总规模100亿元的金石基金,注册资本50亿元的青岛农商行,30亿元的中信证券另类投资公司,青岛市唯一独立法人保险公司——中路保险,青岛市第一家场外股权交易市场——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等重量级金融企业相继落户。”褚衍坤掰着手指说,目前金家岭金融新区已集聚金融业态16类,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财务公司、要素市场、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业态完善、功能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 “金融巨擘”本周齐聚岛城

    随着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财富管理”又将成为青岛的新“名片”。青岛市自试验区获批以来,积极争取举办各类财富管理论坛研讨活动,为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搭建研讨交流平台,营造良好氛围。

    高端论坛聚集岛城,金融论道规格“步步高”。5月30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宜信财富在青岛成功举办“财富管理创新与投资者保护论坛”,取得良好效果。6月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主办的“财富管理研讨班”在青岛举办,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领导以及沃顿商学院知名教授、证券机构高管共200多人与会,共同探讨中国财富管理发展的新模式,研究推动证券行业转型创新发展。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被称为岛城史上最高规格的金融论坛——“2014金家岭财富论坛”本周开幕,届时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多名中外金融机构负责人、知名企业家等众多“金融巨擘”齐聚岛城,共话财富管理。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我市在打造财富管理中心之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将有利于增创青岛价值、激发青岛动能、提升青岛品质,为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献计献策。

    此外,我市下半年还将举办“诺亚钻石年会财富管理论坛”等多项高端论坛活动。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财富管理高端论坛研讨活动的举办,对扩大宣传影响、聚集各方资源、加快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期,青岛港成功赴港上市也是我市金融业的一大喜事,也让岛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已达到33家,股票数量达到37只,融资额达到37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