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志愿者新闻
青岛志愿者:用微笑汇聚全运表情
十一运会青岛赛区 2009-10-17 17:49:22
  

    “齐鲁大地欢天喜地 全运健儿再展风采”、“喜迎全运 共享全运 祝福全运” “拥抱全运、志愿齐鲁”……十一运开幕前夕,十一运青岛赛区羽毛球项目的志愿者将前期收集的来自社会各界对于全运的祝福语进行集中展示,汇聚祝福,同庆全运。为了庆祝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开幕,青岛赛区的志愿者们策划了一系列主题为“圆梦全运,微笑青岛”的庆祝活动。

    在青岛,十一运的每一个重大节点,每一项重要活动,每一个全运赛场,都可以看见志愿者微笑的脸庞。奥运之后,“微笑的城市名片”再次闪亮全运。在团市委、十一运青岛赛区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的组织下,在吸收奥帆赛志愿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运志愿服务创新模式理念,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截至目前,十一运青岛赛区志愿者已经圆满完成了对冰上项目、男足、击剑、乒乓球、沙排等6大项目的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服务161500小时,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观众20余万人次,得到了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各参赛运动队和参观群众的广泛赞誉。

    体制保障 优势凸显 前期工作运转顺利

    十一运青岛赛区志愿者工作自2008年12月正式启动以来,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上岗服务等各项工作良好运行,有序推进。2500名赛会志愿者和3000名城市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工作在6月底前顺利完成,截止9月上旬,青岛赛区各项目志愿者培训已全部完成。所有的工作环节均按照奥运标准进行,同时又凸显全运志愿服务特色,为十一运各项比赛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月,第十一届全运会青岛赛区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成立,在协调小组的指挥调度下,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统一协调,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和组织优势,统筹推进全市十一运志愿服务工作,形成了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合力,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第一次协调小组会上,确定了十一运青岛赛区志愿服务的“馆校对接”工作模式,在前期举行的各项目比赛和火炬传递等重大活动中,“馆校对接”工作模式得到了充分检验,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有效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时间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指挥高效顺畅,便于组织管理、保障充分有力,非常适合于“大规模、多场馆”同时运行的工作形态。在“馆校对接”工作模式的指导下,志愿服务的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展开。

    微笑服务 真诚奉献 志愿者受到各界一致赞誉

    “感谢击剑志愿者,虽然我没能赢得比赛,但是志愿者的拥抱和安慰的话语却深深的感动了我。” 这是北京奥运会男子击剑个人冠军仲满接受CCTV-5采访时关于志愿者的感想。在十一运青岛赛区的各个比赛项目中,志愿者的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人性化的服务受到了来自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且,十一运青岛赛区每个项目都涌现出一大批志愿服务的典型人物、凸显了不同项目志愿服务的特色,展现了青岛志愿者的风采。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发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恪尽职守、团结一心、为赛事的顺利进行贡献了自己的贡献。

    微笑志愿,你我同行 志愿服务精彩继续

    十一运正式开幕后,青岛赛区的各项比赛也进入到高峰期,多场馆、多项目同时进行,对志愿服务的水平、对整个志愿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转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此,团市委、十一运青岛赛区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在9月底就已转入赛时指挥部体系,志愿者的赛前动员、岗前演练、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也已经全部落实到位,射箭、男子排球、女子篮球、女子足球、花样游泳、羽毛球等六大志愿服务工作团队经过前期演练已达到最好的运转状态,志愿者们已经信心满满、摩拳擦掌、期待着各项比赛的到来。

    奥运和全运的“双料”志愿者卢明明说道:我们志愿者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热情周到、细心优质服务,展示青岛志愿者的形象,让微笑成为城市的语言,让微笑成为全运最美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