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四年全市生产总值跨越三个千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6615.6亿元
四年来,全市生产总值跨越三个千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6615.6亿元,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6亿元,年均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370元,年均增长13.3%。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8%,成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7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43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8%,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城市功能不断增强。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环湾大道等项目竣工通车,城市地铁、铁路青岛北客站开工建设。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7.8%。各级财政投入 “三农”资金282.4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9倍。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建成青岛大剧院等一批文化设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总成绩居省会和副省级城市首位。连续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推进。整合组建4家政府投资公司,规范了市区两级融资平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5%。大力扶持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突破。
民生质量持续改善
市级财政对社会民生投入401.5亿元
市级财政对社会民生投入401.5亿元,占预算支出的54%。城乡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实行免费,完成550所薄弱中小学改造。新农合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260元,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国医堂、妇女儿童医院、北部中心医院、西海岸医院等建成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59%,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0%和73.6%。解决了15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124万平方米,普及率达到70%。市区管道燃气气化率达到78%。环保公交车超过87%...[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