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过去一年我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事情,无疑就是两大规划的出台。2011年下半年,随着蓝色硅谷和西海岸经济新区两大规划的编制完成,并经市委常委会原则通过,青岛市整个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发展空间布局,更加明晰起来。东边是蓝色硅谷,西边是西海岸经济新区,青岛已经舒展“蓝色双翼”,开始了一场“蓝色跨越”的全新历程。...[详情]

青岛声音领唱全球,中国蓝色硅谷将再度成为世人的焦点。从青岛的行政区划图上,这是一条从崂山科技城蜿蜒至即墨温泉镇的蓝色巨龙;在青岛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这是海洋高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宏伟蓝图。...[详情]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蓝色基金。海域使用权质押、国际集装箱中转等领域先行先试取得新进展。...[详情]

去年的一月份,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明确列入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今年的一月份,西海岸经济新区“只待东风”。一个“湾区大青岛”的多中心发展格局跃然纸上。...[详情]

物价、交通、教育、医疗……民生问题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幸福水平的最主要标杆。■住房保障:完善以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和商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和住房供应体系,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建设,最大化解决和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详情]

围绕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我市规划实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现代农业、生态与循环经济、社会民生八大领域900个重点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9000亿元。...[详情]

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完成社会民生重点项目54个,总投资439.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18亿元。大剧院、奥帆基地、体育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详情]

2011年,市财政用于民生投入达134亿元,创历史新高。物价涨势得到有效控制,1-11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1%,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先后4次发放城乡低保家庭物价补贴共2156万元。...[详情]

2007年到2012年,青岛经济走过了不平凡的5年。这5年我们顶住了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青岛经济的“第一次”:服务业占GDP首次超工业,工业迈过万亿大关,中小企业上市热潮……梳理5年的成绩单,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抓住了这条主线,才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中,出色地完成各项经济指标。...[详情]

去年我市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3%,比二产高出1.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详情]

5年来,青岛市民企有着卓越表现。5家企业成功上市;大量中小企业试水新兴产业领域,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传统企业开始加快自身调整和升级。...[详情]

5年中,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4000亿、5000亿、6000亿元三个台阶,预计达到6500亿元,人均超过1.1万美元。...[详情]

周口路康居公寓、河马石公共租赁住房小区、百通重庆花园经济适用房小区、太平洋心怡公寓限价商品房小区……随着一个个保障房小区的陆续交付入住,也圆了一个个中低收入家庭的安居梦。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获悉,自2007年我市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五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模、资金投入和保障居民家庭数量,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已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1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住房保障覆盖面已经达到15%。新三年住房保障规划去年年初已启动,预计至 “十二五”末,我市的住房保障覆盖面将超过20%。...[详情]

我市按照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分布状况,将保障性住房重点布局在铁路沿线、城市主干道、地铁出入口等区域。改进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做到“面积不大、功能齐全”。...[详情]

2011年,我市启动了新一轮三年住房保障规划(2011-2013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建设计划由上一规划期开工建设2.4万套增加至6万套。...[详情]

申请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的收入线标准由上一规划期月均1277元调整至月均1864元;住房线标准由上一规划期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提高至13平方米,该标准3年不变。...[详情]

总的来说,从2007年起,全市共投入8.2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100万人次,每年让70余万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免杂费政策,3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近7000名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详情]

近年来,我市启动了“校安工程”、“供暖设施改造工程”、“直饮水工程”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帮助全市中小学校实现了硬件环境的全面升级。一批超亿元高标准建设的新校园在全市范围内投入使用。...[详情]

从2006年起我市免除农村义务教育杂费的规定,比国务院要求提前了一年。2007年,我市又进一步实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教科书等。...[详情]

根据我市规划,未来3年里岛城将增加数百所幼儿园,其中仅市内四区就将增加37所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据统计,仅2011年一年,我市市内四区就新增了10所公办幼儿园。...[详情]

2011年6月30日,注定将永远铭刻在青岛发展史上。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通车,咫尺天涯的7.8公里距离,风雨兼程的26年历程,感天动地的900多个昼夜,870万青岛人终于实现了执守百年的共同梦想。...[详情]

青岛地铁轨道交通方案,在规划初期,就按照南北向贯穿老城的格局部署,为的就是起到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解决市民出行难等问题。远景年轨道交通线网连通东西两岸、辐射红岛,覆盖城市核心区域,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车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和谐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详情]

随着2009年11月30日那第一铲土的挖下,青岛地铁建设一期工程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岛城市民憧憬了22年的地铁梦想终于照进现实,青岛轨道交通从规划变成现实。...[详情]

立体交通网的不断编织,使青岛与省内的重点城市形成“三小时经济圈”,与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更好地发挥青岛在山东的龙头作用。...[详情]

2011年1月起,我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市统筹,七区五市参保职工和参保居民享受同等医疗保障待遇。居民不论在哪个区市就诊,可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出院时立马结算,患者只需承担报销后的费用。...[详情]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过去5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全面覆盖,目前全市已有70余万居民参保,这未计算同样享受此项待遇的大学生群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耿成亮介绍。...[详情]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两位圣贤,一脉相承。如今,先贤们的理想社会,美梦成真——经过市委市政府近5年来的施政惠民,如今青岛已经实现了老年人“皆有所养”,并且“病有所医”。...[详情]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里,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数达到242.1万人,6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全部领取了基础养老金,一次性补缴15年养老保险费的居民,可根据不同档次领取更高的养老金。...[详情]

2011年,我市又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就孤儿养育标准、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保障问题,作出了全面、具体、明确规定,实现了城乡统筹。...[详情]

近5年,全市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得到全面发展,各区市共为1.2万多名老人提供了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详情]

根据动态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城乡低保对象有7.3万户、12.5万人。从保障情况看,一个低保家庭在2010年家庭人均低保金的补助达到3528元,最高的达到了8074元。...[详情]

光阴荏苒,五年转眼飞逝!随着政府提供的救助标准不断攀升,青岛无论是城市低保、农村五保户,还是残疾人、单亲家庭,这些社会特殊群体所得到的特殊关爱彰显无遗; 无论是选择居家养老,还是入住养老院,家庭困难的老人们全部得到相应的生活补助,再无后顾之忧; 无论是住在福利院、寄养家庭,还是踏入社会,孤残儿童在养育、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都能得到全方位的保障。...[详情]

健康,不单单是当代人追求的一种时尚,更是衡量幸福人生不可替代的砝码!病有良医,是所有疾病缠身的人们,最为渴慕的事!而“看病难、看病贵”,则是长期以来触动着患者敏感神经的和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回眸过去的5年,青岛医疗硬件设施升级堪称历史之最,医疗服务模式完成“蝶变”。而祖祖辈辈看病,靠自掏腰包的农民们,破天荒地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医疗保障,更是件亘古未见的事儿…… 如今,在岛城,居民小病能在“家门看病”,大病可享受到社区医院与大医院联动的“一条龙”服务;各区市新农合病人,不但能像城市人一样享受“大病门诊”、门诊治小病也能报销,而且进城到大医院看病,无需回户籍所在地报销,只需在出院时缴纳自付部分即可。...[详情]

2011年6月,市南区、李沧区和黄岛区社区医院的中医们开始忙碌起来,把所学中医理论知识与一套先进的软件系统 “兼容”——走街串巷为55岁以上居民做中医体检。据悉,此举在全国尚属自创。...[详情]

2010年3月,市医改办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523种药品全面“进驻”公办社区医院,并且全部按照进价销售。与此同时,所有非基本药物一律下架“让位”;岛城社区医院配备了68种特殊的非基本药物。...[详情]

据悉,我市于2006年施行家庭病床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具有门诊大病资格且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医保退休老人均可办理。如今,可办理此业务的社区医院,已从最初8家增加到39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