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0年12月27日至 28日 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年的工作重点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文化青岛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瞄准世界级产业,加快和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型骨干项目; 加快城市地铁、青荣城际铁路、铁路青岛客运北站和城市快速路网、高速公路等大项目实施进度,开展新机场前期工作;

  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建设;

  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再推动一批企业上市融资;

  坚定不移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引导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新突破;
  启动青岛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谋划好青岛远景城市承载力和与国际化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空间规模结构;

  编制《青岛市近期建设规划》,在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细化深化;
  在细节上做好规划工作,使城市每一项功能都有统筹安排,每一寸土地都有详细规划,每一个建筑都有精心设计;

  加强对老城区历史建筑、风貌特色的保护,整合完善城市天际轮廓线,调整城市天际线的形态空间布局;

  着手划分交通小区和交通单元,精细化做好停车和静态交通规划,逐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精致有序,真正体现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城市气质和内涵;

  加快实施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工程,在破解“出行难”、“停车难”方面有新突破;

  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建设工程,在改善居住质量上有新突破;

  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低碳城市建设上有新突破;

  扎实推进和谐城管建设工程,在提升城市形象上实现新突破;
  建设区域性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以东北亚地区为基础放眼全球,逐步扩大青岛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

  选择一些在国际上与青岛社会经济水平大致相当、文化发展相对较高的城市,对照这些先进城市的理念和做法,高标准做好我们的每项工作;
充分发挥青岛文化本土优势,打造青岛文化品牌;

  用文化“擦亮”旅游品牌,用旅游壮大文化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成为青岛支柱产业;
  制定实施《“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和《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滚动推进300个产业振兴项目、100个新兴产业项目和100个定向招商项目,集群发展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等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搭建“三网融合”主要业务支撑与管控平台,实现广电与电信运营企业双向接入;

  积极承接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跟踪推进新一代宽带、云计算、物联网等关键技术项目,加快无线城市建设;

  推进工业企业与软件企业对接,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
  今年,市商务局将重点编制实施好“两个规划”,深入推进“两个建设”。

  “两个规划”是指外经贸和商贸流通。“两个建设”是指深入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和商务信息化建设。

  年内市商务局将把加快实施“四项工程”列为工作重点。
  一是加快实施商贸惠民工程。
  二是加快实施外贸提升工程。
  三是加快实施外资优化工程。
  四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拓展工程。
  市内四区实现居民二次供水统一管理,基本完成一户一表改造。

   市区新增管道燃气用户6万户,实现“双气源”供应, 建设改造燃气管网200公里,管道燃气气化率达到78%(其中市内四区达到88%)。

   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7%(其中市内四区达到72%)。

   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8%(其中市内四区达到97%),环湾污水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

   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处理率达到45%。
  统筹做好学校项目规划、用地和资金安排等工作,力争新开工建设10所小区配套中小学;

  支持五市改造15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推进农村中小学取暖、热饭设施和厕所改造以及课桌椅更新工作;

  选派500名教师赴农村支教,组织1000名高校师范生和5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顶岗实习和教师培训工程;

  加大在市区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中建设公办园力度,按照省定标准重点建设45所镇(街)中心幼儿园和210所独立幼儿园。
  持续推进污染减排,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施蓝天和碧水工程,精心呵护城市环境;

  争取年内更新淘汰黄标车2万辆,实施更加严格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推进国Ⅲ标准车用燃油的销售使用,对全市储油库、油罐车和加油站开展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

  探索农村环保新思路,全力推进农村生态保护。
  用先进的设施装备改造农业,推动农业栽培设施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

  规划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最高水平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重点建设9.8万亩高产稳产粮田,高标准建设花生和果茶两个百万亩示范区建设,扶持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一镇一业”示范镇;

  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逐步建立二维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重点建设30个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5个整建制镇,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
  重点发展度假旅游,加快推进石老人、凤凰岛、琅琊台、田横岛、灵山湾、温泉鳌山等6个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力争2015年前,建成港中旅海泉湾、海上嘉年华度假旅游单元;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开发崂山道教等宗教文化游产品;力争2012年以前,完成港中旅海泉湾演艺项目,完善演艺文化游产品; 挖掘康有为、老舍等名人故居文化游资源,完善历史文化游产品;

   推进欧陆风情建筑旅游设施建设,打造啤酒、纺织、葡萄酒等工业文化旅游品牌,完善工业文化游产品;

   遴选1个区、67家企业,进行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5%以上,筹资标准提高至人均200元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到65%,门诊补偿比达到30%;

  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制定合理的补偿政策,逐步在农村卫生室和其他各类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基本药物;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要提高到20元以上,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标准,把增加的资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

  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开展“视觉污染”整治集中行动,通过编制规划、完善法规、理顺机制和清理整治,努力营造特色突出、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格调高雅的城市空间视觉效果;

   制定出台民生市场设置导则,对允许设置摊点的道路路段、摊点种类、经营时间、保洁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

   进一步调整完善拆违工作思路,大力推行“居民议事会”工作方法,实现“和谐拆违”;

   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着重推进崂山、城阳、黄岛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系
统建设;
   建立社区城市管理工作室,加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度。
  探索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保障对象补助水平。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探索实施 ‘一卡式’、‘一站式结算’服务,简化救助程序和结算办法。落实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制度;
  力争新增城乡居家养老专业服务对象500人,新增社区养老互助点400个、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娱乐室40个,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600张;
  加大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力度,选择有条件的1个区市进行试点,探索“城乡一体化”安置新路子,力争使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率达到98%以上,自谋职业率82%以上,
  按退役士兵要求进行城乡一体就业技能免费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要努力实现城乡年新增就业30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今年还将新建各类创业孵化基地20处,政策扶持自主创业1万人和大学生创业者2200人以上,组织创业培训800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85%以上,“零就业家庭”成员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确保全年基金征缴总量达到140亿元以上,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分别扩面净增7万人以上,城镇职工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扩面分别净增6万人以上。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伤待遇调整工作,将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元左右;

  实施“443引才计划”、继续实施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深化实施“30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着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向青岛聚集。
  助力企业“走出去”,帮助企业实施“贸易先行、投资跟进”的经营策略,加快对外投资;

  发挥调解中心作用,寻求“诉调对接”合作伙伴,为涉外商事争议、纠纷企业提供商事调解和仲裁服务,探索为企业提供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服务,帮助企业在境外打造自主品牌,保护知识产权;

  争取承办和参与“蓝色经济论坛”、“国际船艇展暨高端游艇产业论坛”、“国际金融博览会”、“中德企业合作峰会”、“台湾名品展”、“跨国采购洽谈会”等高端会展;
  为企业搜寻海外买家和代理、开拓新兴市场、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