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她叫咏琪,今年8岁,对很多人来说,8岁是一个“不知愁滋味”的年龄。而对胡咏琪而言,8岁已经“足够大了”。这一年,她给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长大挣钱,让妈妈过得好一些,别再扫大街。
   她叫冯新悦,12岁的她偶尔会冲着镜头怪笑,她是不幸的,一场车祸让她变成了
孤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种情感,老师、亲戚朋友们对我的关心我都记在心里,但再多也取代不了爸妈。”
   他叫朱明超,13岁,父亲母亲精神异常,无法和他正常交流。他的眼神充满忧郁和抗拒,他卖报送报纸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愿被别人看不起。也许是实在不知如何应付现在的生活了,他说:我现在愿意接受帮助,我只想好好读书。
   4月底,新闻网爱心基金的记者跟随市希望办到胶南、即墨、莱西看望了几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作为记者,我们遇到过很多揪心的场合,但最怕的,还是看到孩子们与年龄不符的早熟和无助的眼神。
   的确,他们是不幸的,他们过早承受了生活的重压,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童年的欢乐。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完整的思维,和上进的心。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用真实的镜头和温柔的笔触记录了孩子们的生活,我们希望通过网络传递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愿希望工程的发展,能改变我们身边这些贫困家庭孩子们的命运。
   捐助200元,可以供困难家庭的小学生读一年书;
   捐助300元,可以供困难家庭的中学生读完一年书。
   截止到7月13日,共收到捐款77700元,有125名贫困孩子得到救助,还有295名孩子期待您的资助。即日起,新闻网爱心基金将联手市希望办,收集网友们的爱心,亲自送抵学校,让读不起书的孩子们重返校园。 参与爱心助学的网友们请在捐助时留下详细姓名和联系电话,届时,新闻网将联合市希望办定期组织网友们看望被捐助的孩子们。

   参与爱心助学的网友们请在捐助时留下详细姓名和联系电话,届时,新闻网将联合市希望办定期组织网友们看望被捐助的孩子们。

“希望工程——爱心助学”:
  “爱心助学”活动是希望工程的一项品牌工作,由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市希望工程办公室、青岛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通过社会动员的方式,发动爱心市民积极参与,资助一部分家庭贫困且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完成学业。“爱心助学”结对资助贫困学生费用:小学生一年(两学期)200元,中学生一年(两学期)300元。  
新闻网爱心基金咨询电话:
   88258850(媒体监督热线)  
“爱心助学”捐助热线:
  
85911656 85913020  

捐款受理时间:
  
周一到周五上午9:00—下午5:30  
青岛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地址:
  市政府前楼团市委615房间(香港中路11号)
希望工程其他项目:
 
1、希望小学:
捐款30万元,由捐方指定建设地点或由希望办提供侯选地方(校名可由捐方命名)。
2、爱心图书室:
捐款1万元,由捐方指定建设地点或由希望办提供侯选地方(爱心图书室可由捐方命名)。
3、爱心电脑室:
捐款10万元(或捐赠电脑20台以上),由捐方指定建设地点或由希望办提供侯选地方(爱心电脑室可由捐方命名)。
4、爱心体育室:
捐款1万元,由捐方指定建设地点或由希望办提供侯选地方(爱心体育室可由捐方命名)。
青岛新闻网爱心专题汇总
青岛新闻网记者追踪报道
2010年度“爱心助学”活动部分家庭贫困学生名单
 
  • ·高同学,女,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初一, 家有爸爸、妈妈和年幼的妹妹。母亲体弱多病,脑血管与心脏不好,常年吃药。家中已没有地种,仅靠父亲外出打工维持家用。
  • ·丁同学,男,胶南市大场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妈妈常年卧病在床,无任何劳动能力。爸爸一人务农,以种地为主要经济来源,爷爷奶奶年老无劳动能力。
  • ·王同学,女,胶南市大场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母亲体弱多病,基本无劳动能力,父亲残疾,以种地为主要经济来源,爷爷奶奶年岁已高,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 ·韩同学,男,胶南市大场镇朗讯小学二年级,父母离异,家中有年已半百的父亲,身患多病,仅靠务农收入,供父子二人生活,家中生活困难。
  • ·王同学,女,胶南市铁山镇中心中学初一,家有爸爸、妈妈和奶奶。爸爸患尿毒症,治疗费用巨大,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地。
  • ·刘同学,女,胶南市理务关中心小学一年级,该生父亲去世,和母亲一起生活。母子二人仅靠妈妈打工来维持生活。
  • ·殷同学,女,胶南市黄山中心小学四年级,父母在家务农,该生从小有心脏病,现在仍需治疗。
  • ·逄同学,男,胶南市泊里镇信阳小学二年级,爷爷奶奶靠种地为生,父亲2009年因车祸致残,至今在青岛401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40多万元,负债累累。
  • ·安同学,女,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初一,母亲病故,父亲残疾。姐姐上大学,家庭经济收入微薄。
  • ·张同学,女,胶南市袁家庄联办小学二年级,以农业收入为主。母亲去年因白血病去世,治疗期间花费巨额医药费。爷爷奶奶也靠父亲一人的工资养活,年收入5000元。
  • ·刘同学,女,即墨市店集镇荣华小学一年级,奶奶有病,父亲残疾,母亲务农。
  • ·兰同学,男,即墨市七级镇八里庄小学二年级,母亲有病做过两次手术,靠父亲一人维持生活。
  • ·何同学,女,即墨市华山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母亲体弱多病,父亲务农,家庭经济困难。
  • ·彭同学,女,即墨市丰城镇北颜武小学一年级,父母离异,父亲打工,跟残疾爷爷生活。
  • ·宋同学,男,即墨市丰城镇北颜武小学一年级,父母残疾,收入少,生活艰难。
  • ·栾同学,女,即墨市移风店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父亲去世,母亲残疾,姐姐读书。
  • ·刘同学,女,即墨市移风店镇辛庄小学一年级,该生患白血病,父母靠种地为生。
  • ·王同学,男,即墨市移风店镇中心小学二年级,母亲智力残疾,靠父亲种地生活。
  • ·刘同学,男,即墨市灵山中学初一,父亲残疾,母亲务农。
  • ·潘同学,男,灵山镇松树庄小学三年级,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家有爷爷奶奶,父亲务农。
  • ·左同学,男,平度市祝沟镇祝沟小学二年级,父母离异,由母亲独自抚养姐弟俩上学,家中由母亲种地维持生活,无其它生活来源。
  • ·周同学,男,平度市田庄镇披甲营小学四年级,单亲,父亲因车祸去世,爷爷奶奶都已年迈,仅靠母亲一人务农维持生活。
  • ·付同学,女,平度市新河小学四年级,爷爷奶奶年老,无劳动能力,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爸爸有病,生活相当困难。
  • ·谢同学,男,店子镇石桥小学一年级,妈妈患有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家中只靠爸爸种地维持生活,无其他经济来源,生活困难。
  • ·刘同学,女,谭家夼小学一年级,祖母、父亲常年有病,哥哥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需长期治疗,家中债务累累,生活极其困难。
  • ·金同学,女,平度市大田镇青岛市南希望小学四年级,该生一家四口,靠父母种地为生。姐姐上高中,该生2007年得白血病,父母为了给她治病,到处借钱,已债台高筑。现在病情虽有所稳定,但仍需定期到医院化疗,该生面临缀学,急需救助。
  • ·于同学,女,平度市大田镇大田小学二年级,父母离异,仅靠父亲种地维持生活,还有84岁的奶奶长期生病,家中债台高筑,急需救助。
  • ·刘同学,女,平度市长乐镇徐王小学一年级,母亲多病,精神失常,姐姐上高中,靠父亲打工维持生计。
  • ·李同学,女,平度市灰埠镇灰埠中学初一,母亲有病,家中收入靠父亲一人种地为主,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及年幼的妹妹,收入少,该生品学兼优。
  • ·刘同学,女,平度市灰埠镇灰埠中学初一,祖父年迈,体弱多病,母亲动过大手术,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中欠债,靠父亲一人种地维持生活,经济困难。
  • ·李同学,男,莱西市马连庄中学初一,父亲腿残痪失去劳动能力,母亲常年有病,靠种地生活。
  • ·戴同学,女,莱西市唐家庄中学初一,父亲因肝癌去世,弟弟读书,靠母亲种地维持生活。
  • ·赵同学,女,莱西市唐家庄中学初一,父亲因病去世欠下外债,弟弟读小学,靠母亲种地生活。
  • ·于同学,男,莱西市店埠庄头小学三年级,父母聋哑,家庭情况特殊,十分困难。
  • ·张同学,男,莱西市河头店镇东大寨小学二年级,父亲离异,随父生活,父亲车祸受伤,靠种地维持生活。
  • ·赵同学,女,莱西市开发区龙水小学一年级,妈妈去世,姐姐读高中,爷爷无劳动能力,奶奶瘫痪在床,靠父亲务农维持生活。
  • ·张同学,女,莱西市望城中心中学初一,母亲因病去世,爷爷奶奶年老,靠父亲外出打工生活,有低保证。
  • ·李同学,女,莱西市武备中心中学初一,母亲去世,姐姐读大学,靠父亲打工生活。
  • ·杨同学,男,莱西市孙受中心中学初二,单亲家庭,父亲因意外去世,母亲改嫁,随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 ·王同学,女,莱西市日庄中心中学初二,父亲肌肉萎缩,失去劳动能力,母亲小脑萎缩,劳动能力差,均有残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