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居委会要配置一台电视机。什么是电视机?能像看电影一样吗?我和大院里的居民们一样,心里满是好奇。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以前是看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在黑板上耕耘人生,一转眼,黑板也成了我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舞台。
一尺布票,记录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印证了时代的变迁,看着它,我觉得妈妈还在我的身边。
古今人心差不多,表现不同是由物质条件不同所决定的。现在社会极大进步,物质丰富了,对所有父母和孩子都是大好事。
房子的变迁映射出了时代的进程,我的亲身经历告诉自己,这种变化,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能实现。
一转眼,我离开故乡已经十多年,虽然在深圳这座繁华的城市,我以一个农村孩子的倔强和坚强扎下了根。但在我内心深处,异乡的家不是我的家,只有故乡才是我灵魂的栖息地。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大客车呼啸着,一路向北,穿山越水,昼夜不停,一点点地向故乡靠近了。望着窗外越来越熟悉的地方,我的心也突突地跳得厉害。当汽车抵达市区时,我的眼里竟充盈着晶莹的泪花。故乡,阔别多年的游子又回来了!
想起当年自己在县城求学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公交车,仅有一辆通往藏南的个体户承包的小公共汽车,发车间隔的时间也很长,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人们为了赶上那趟小公共尽快回家,争先恐后挤在车门口或通过窗户爬进车内去抢座位的情形。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实行公交村村通工程之后,老百姓们出行更加便利了。听老母亲说,她有时会跟村里的老人一起坐公交车到大村去赶大集,有时到小姨家或者镇上也会坐公交车前往,非常方便。
我的故乡在原胶南县中部,虽说距离青岛城区不算太远,但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年代,回故乡的路却是比较坎坷麻烦的。
后来一桥一隧的建成通车,如同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让人们彻底告别了“青黄”不接的年代,天堑变通途,让西海岸这个凤凰起飞的地方,插上了飞天的翅膀,使大青岛建设进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
我愿在有生之年,乘着改革开放的的东风,憧憬着美轮美奂的中国梦,唱着《故乡的云》,不断地、更多地行走在回归故乡的小康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