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因素有哪些

时间:2011-12-29来源:青岛健康医疗频道

    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临床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根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寄养子也是如此。关于遗传途径,目前多处于假设阶段,许多作者倾向于多基因遗传,即疾病是由于几对致病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起病。近几年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进展,英国科学家在精神分裂症家族聚集性较明显的家系中进行研究,提示本病的病理基因位于第5对染色体,引起精神学界的重视。
    2)内分泌因素: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此外,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以上临床事实说明内分泌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3)病前个性特征:孤僻、敏感、害羞、好幻想、逻辑性思维差等特殊的病前个性特征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0%~60%.
    4)环境因素,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儿,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也使本病的发病率提高。
    5)社会心理因素:有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内12个地区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经济水平高与经济水平低的人群患病率不同,差别有显着性,在业人群与不在业人群的患病率也有显着性差异,这可能与生活的物质环境差、经济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大、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
    6) 年龄:发病于15岁以前者,预后多较差,且衰退迅速易慢性化。
    7)起病形式:隐袭起病,病期长或急性起病经治疗而旷日持久不能缓解者,常易致精神衰退。
    8)诱发因素:起病时无明显的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作为诱因者,预后较差
    9)症状及病型:具有精神分裂症典型症状,如固定而持续的迫害妄想和偏执症状,或行为退缩,情感迟钝者预后不良。单纯型、青春型预后较差。
    10)社会环境及遗传因素:家庭经济水平低,家庭关系欠融洽,生活照顾不周,以及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都会直接影响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有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者预后多数不良。
    11) 复发次数;复发次数愈多,获得良好缓解的可能性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