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频道 > 正文

开放潮涌新海疆 | 抢占“AI+海洋”赛道 谱写城市发展新奇迹

2024-10-22 18:22
分享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ChatGPT、Sora、GPT-4o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重塑生产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AI)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2024年,人工智能(AI)再度成为“热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2024年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爆发年,各类AI大模型不断涌现,迭代升级速度加快,各地正在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赛道。

布局“人工智能+”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早在2019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就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研发智能海洋传感器、无人航行器等装备,并建设智慧港口和海洋牧场。

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也强调了加快培育海洋产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渔业、智能制造、智慧港口等“智能+”海洋产业。

不入局,就出局。这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来临时很多城市的切实感受。青岛也深知,面对“人工智能+”这一赛道,如果抓不准、抓不住,就有可能失去发展主动权和竞争主导权。

对青岛而言,发展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动能在海洋。人工智能与海洋相结合,将深度赋能海洋预报、产业升级等领域,全方位催生海洋新质生产力。

青岛市正在加速打造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今年5月27日,在2024年“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上,青岛市发布了《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这是全国首个系统谋划和推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青岛将聚焦五个目标,实施五项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海洋”深度融合,包括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关键要素支撑地、头部企业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和产业生态优化地。

关键要素协同发力 支撑产业集群发展

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里,研究人员埋头在实验器材之间,加班加点推进抗肿瘤海洋医药研究项目。他们如今依仗的“法宝”之一,是日渐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洋医药研发。比如在研发前期,我们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从大量的数据、物质中查找筛选所需的分子,能够有效节省时间和精力。”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杨金波介绍,人工智能还可以预测药物毒性、模拟临床应用等,对提高海洋医药研发效率和安全性有显著作用。

抢占“AI+海洋”新赛道,青岛在数据、算力、算法等方面均具备先发优势,得益于三大核心要素协同发力,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喷涌”厚植了国产化、自主可控的技术“沃土”。

数据方面,青岛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海洋大数据存储体系,建成了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数据交易额达1369万元,汇集训练数据总量超过30PB,能够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算力方面,青岛算力总规模超2300P,预计2026年总算力可达12000P。日前,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已经上线,打造“青岛市算力一张网”,正整合全市零散性算力资源,实现多元算力的统一架构、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调度和统一供给。

算法方面,青岛发挥崂山实验室虹吸效应,汇集国内顶尖团队,完成了具有1700亿参数规模训练任务,培育了“瀚海星云”大模型和具有海洋特色的“问海”预报大模型;山东港口集团、国实集团联合启动的海洋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要为智慧化港口建设打造最“聪明”的实用工具。

打造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坚定不移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青岛正围绕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

在海洋创新策源力方面,青岛拥有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高端涉海机构、50%的海洋领域领跑技术,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国字号”院所、高校汇聚了一批顶尖海洋科学家;在产业基础方面,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均有布局,为科研成果“变现”为生产力厚筑了地基。眼下,发力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青岛,正在加快构建一个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内的基础大模型矩阵、以“问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为代表的N个行业大模型和X个重点应用场景的“1+N+X”海洋大模型体系,通过成体系推进,并在关键场景应用,找到突破口,彰显展示度,更好发挥标杆示范引领作用。

发展“人工智能+”,必须在“+”的应用场景上突破。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有应用场景才有价值。聚焦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养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青岛将长期梳理、开放可应用人工智能的各类场景,加快资源要素释放,培育推广200个“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场景。

创新平台是持续输出人工智能核心研发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创新载体。下一步青岛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行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机构。聚焦产业公共服务,创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示范,在中试验证、模型训练和算力算法等方面加大投入。到2026年,打造2至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任务15项以上。

构建开放产业生态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未来,青岛将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同时,支持相关区市依托现有产业载体,因地制宜打造细分领域特色园区。到2026年,全市打造10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

当下,青岛正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原则,集聚各类要素资源,聚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