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号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意大利 我们了解多少

2020-03-14 06:00 来源:青岛出版集团
分享到:

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人以为自己了解全世界。但总有一些瞬间,让你重新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

比如眼前的这场疫情,全世界都在病毒的面前卸下了文明的面具,人性的细枝末节都被一一敲打。要知道,哪怕是自诩发达的国家,也容易在文明的遮蔽之下遗忘了祖先的教训,在病毒的攻击中顾此失彼。

曾经是丝绸之路西端的意大利,在这场疫情中成为欧洲第一个“爆发地”,要知道这里诞生过人类文明初期的众多先知以及无数曾经繁盛的家族,留下了众多辉煌灿烂的艺术品和脍炙人口的故事。

关于意大利,我们知道的是什么?是帅哥如云的足球队,是兼收东西方精华的美食,还是爱情至上的浪漫情怀?

其实,我们得承认,我们对这个国家知之甚少。

比如,西方最早的两个最著名的跑得最远的浪漫主义者都是意大利人。一个从陆路向东直到中国,一个从海上向西到了美洲。

威尼斯除了泡在水里



还有马可·波罗的小楼

《从威尼斯广场观圣马可船坞》

1740年卡纳莱托

古代威尼斯人在潟湖中的滩地上砸下密密实实的木桩,中间填上沙砾,上边铺一种又厚又大的石板。这些石板是经亚得里亚海从斯洛文尼亚那边的伊斯特拉运来的,这种石头的防水性能极好,几层石块铺好后,再在上边叠砖架屋,当然坚实可靠。不知这主意最初是哪个聪明的人想出来的。历史总是把伟大的普通人忘记,威尼斯却受益于这个水中建房的高招,直到今天。


马可·波罗出生的小楼

马可·波罗出生的小楼就在这座城市,虽然里边已经找不到任何遗物,房子却依然完好,如今底层都改作小饭店。这里的人以马可·波罗为自豪。尽管一些苛刻的学者还在怀疑《中国游记》的真实性,威尼斯的老百姓却坚信马可·波罗去过中国,并把面条、饼、饺子带到意大利来,变成意大利面和披萨。有趣的是他们的饺子变作四方形的了,好像火柴盒,模样虽然有点怪,可是外边有皮,里边有馅,说是饺子也不为过。他们肯定没把中国妇女包饺子的手艺学去。




热那亚的残缺小屋



发现了美洲的哥伦布在这里长大

哥伦布出生在热那亚的文献

离索普拉纳门不远,有一座用红砖与石块粗粗垒起的爬满长青藤的古老的两层小楼,竖立在一个街角,便是哥伦布的故居了。从地理位置看,它在城门外,面朝不远的大海。据说最早是一座织工房,哥伦布就出生在这里。现在已是一座残缺不全的建筑,除去门面的一点楼体,加上二楼两扇窗和底层一个门,其余都是一些残垣断壁。走进里边,每一层只有一两间很小的房间,一条粗粝的石头楼梯伴随一个窄小的天井直通上去,楼里没有什么家什物品,空空荡荡的,只有一些与哥伦布相关的文字、图表与图画挂在墙上。楼下房间放着一本厚厚的资料,里边有哥伦布出生于热那亚的档案复制件,这是最有意义的陈列品了,它是哥伦布生在这里的依据。哥伦布家境贫穷,自小帮助父亲干活,但是不远处深蓝色无边的大海对他充满诱惑。他总在想,海的那一边是哪里?这是生活在陆地的人很难有的想象。为此,他读了很多书想找到答案,还在船上谋到一份工作学习驾船航海。然而,他开启真正的航海探险生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之地却是在西班牙,他在这座城市生活时还默默无闻。可是对于今天的热那亚来说,有这座楼就足够了,它实实在在地证明了影响世界历史的哥伦布就出生在这座城市里。为此,热那亚人整修这座故居时十分精心,尽力保留残破的古楼所有的历史细节,特别是一些不知其内容的细节,比如地上一个坑或墙上几个字母,不管知不知道它形成的原因和实在的意思,全都要保留下来。历史愈久远,它未知的细节就愈多,历史感就愈丰富,为此才使得这座孤零零的哥伦布小楼叫我们深信不疑。如果热那亚没有这点真实的历史“残余”,哥伦布出生在这里就成了一种看不见抓不着的说法。




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



在维罗纳弄假成真

朱丽叶故居的阳台

在维罗纳城市中心香草广场附近卡佩罗路上的一座古老的小楼,据说就是朱丽叶的故居,朱丽叶就住在二楼上一个带阳台的房间。那个阳台不就是她与罗密欧幽会的地方吗?而在不远一条街上还能看到罗密欧住的房子,那是一座挺大的宅院。此外,在城外较远的阿迪杰河边一个宁静和绿荫重重的地方,还可以找到朱丽叶的墓地呢。其实,文学史家从古希腊时期奥德维的《变形记》中找到这个故事最初的影子,那时它只是一个殉情的神话故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四七六年,它才出现在意大利诗人的《马萨丘故事集》中,可是主人公的名字并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没有两个结仇甚深的家族的背景,尤其是故事发生的地址是在另一个城市锡耶那,这是今天的维罗纳人最不愿意提到的事。显然,这只是一个在民间传说基础上不断改写与创造的故事,就像中国的《天河配》,充满了历史的虚构与虚构的历史,但是维罗纳却一天天把它变为现实。伦敦的“福尔摩斯博物馆”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福尔摩斯不是真人,是柯南·道尔虚构的;但维罗纳不同,他们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当做他们城市的历史人物了。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直接从英国诗人亚瑟·布鲁克的叙事长诗《罗梅乌斯与朱丽叶的悲剧史》改编而来的,于一五九七年出版。如果没经过莎士比亚神奇的笔,它也许只是地方一个不见经传的传说而已。然而莎士比亚一动笔,便把它创造为人类爱情的经典。

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青年在故居门洞墙上的留言




佛罗伦萨的但丁故居是假的



整座城市的人都知道

世界上大概只有一个名人故居的“图介”上边这样写道:“


你要来佛罗伦萨参观但丁的故居吗?这是一个假的故居。

”维罗纳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居明摆着来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可是当地学者还要再三辩解它有“历史的来头”。这个但丁故居在离着佛罗伦萨市政府不远的一条小街上。但丁自己说是圣马蒂诺本堂区,紧挨着圣玛格丽塔教堂。他家是个贵族,可是家道中衰,没落了。他有几个兄弟,早年丧母。他就是在这个地方,深深爱上一个叫作贝阿特丽切的美丽又优雅的姑娘,但这个姑娘另嫁他人,二十四岁时又患病离世,这成了他一生之痛。历史关于他人生的记载本来就少之又少,他的家更是无处可寻,邻近的教堂也早无踪影。一方面由于年代太久,几经战乱,很多老房子没了。一方面由于他曾经涉入政治,参与了当时黑白两党的争斗,他三十七岁那年被获胜的黑党驱逐出佛罗伦萨,并没收了全部家产;他曾在缺席的情况下被判处“死刑”,从此再没有回来,最后客死他乡——谁知他的家哪年被“灭掉”的。但是,他是在佛罗伦萨成就诗名的。早在二十六岁时,以对贝阿特丽切一往情深的单恋所写的散文诗《新生》就在佛罗伦萨出版。一个真正伟人的价值总是在事后被渐渐认识到。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伟人时,他生命的物质的载体大多不复存在——比如但丁的故居就没有了。那么对他无限的崇敬与怀念何处安放?于是,两手空空的佛罗伦萨人就想到去“造”一个。一八六五年,新意大利国王迁都佛罗伦萨时,正是但丁诞辰的六百周年,佛罗伦萨就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根据《神曲》中的线索和当地的历史和传统,精心选择现在这座大约十四世纪的古老的房子作为但丁的故居。佛罗伦萨的灵魂



美第奇家族,站在历史上的富豪

美第奇家族的族徽

美第奇不只是一个人,是一个家族。这个家族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与佛罗伦萨这座城市纠缠了差不多三个世纪。在复杂的政治与宗教势力的角逐中,它从一个富可敌国的富豪,渐渐成为城市的统治者。它为这个城市所作的贡献无人堪比,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对文化、对艺术家的支持。尤其美第奇家族的黄金时代,正值文艺复兴的鼎盛期,很多杰出的巨匠大师都集中在佛罗伦萨,这个贡献则无与伦比了。美第奇家族的第一代乔万尼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他是很多画家包括马萨乔的支持者;就是他邀请伟大的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建造了极其宏大又壮丽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如今这座教堂已成了世界各地旅游者看一眼都感到荣耀的经历。乔万尼的儿子科西莫比他的父亲更有权势,他使美第奇家族成为这个城市真正的强有力的统治者。但重要的是他更热心文化,崇尚柏拉图,酷爱艺术,性情慷慨。他为佛罗伦萨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赞助艺术家和购买图书抛出了大量个人钱财,单是从一四三四年至一四七一年他个人就付出了四十万个金币。文艺复兴初期一些杰出的画家如利皮、多纳泰罗、吉贝尔蒂等等,还有一些学者与建筑师都得到了他的力撑。神奇的是,美第奇整个家族都有这种酷爱艺术的基因,他们每一代人都忘情于艺术,热衷于哲学和科学,敬畏文化,珍视历史文物、艺术作品和图书典籍的收藏。美第奇家族对文化最大的贡献者应该是科西莫的孙子洛伦佐。一方面由于洛伦佐的时代正逢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大师巨匠如满天星斗;一方面则因为洛伦佐本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一位性情中人。达·芬奇、波提切利、委罗基奥都与他结交甚深。米开朗基罗的才华最初就是被他发现的,现在皮蒂宫还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一个小小少年正在挥锤造像,这个少年就是在洛伦佐开办的美术学院学习雕塑的米开朗基罗。洛伦佐热衷建立学校和图书馆,还大量向大画家们订制画作,不断丰富与提升家族的艺术收藏。洛伦佐之后,美第奇家族的全盛期与强势都过去了。然而,这个家族的文化血脉没有中断,不仅每一代人都把艺术视为珍宝,还始终以自己的祖先为荣,称颂他们“伟大的洛伦佐”是“艺术家和学者的赞助人”“阿波罗和缪斯的热心客人”“以对艺术慷慨的支持而成就不朽荣耀的王朝的奠基者”。显然,他们十分清楚自己家族的文化作为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在这种家族传统的自觉继承中,弗朗西斯科一世继位。他迈出更伟大的一步,就是把乌菲齐宫的顶层改为画廊,将家族的宝藏陈列出来,并非自赏,而是向公众开放。在让公众分享这一批无比珍贵的遗产的同时,获得知识与教养。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博物馆。特别要提到的是,最后完成美第奇家族文化理想的,是安娜·玛丽亚·路意莎。她是科西莫三世的女儿,也是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代。她为人修养极好,口碑也好。然而她无子嗣,无人继位。一七三一年她签下一份文书,宣布将家族全部艺术遗产转交给了劳雷纳新王朝,并且在文书上明确地说明“一切留给国家,为了公众的利益和外国人的好奇心,不得将任何物品拿走和拿出大公国”。这样,她完成了二百多年来家族世代的一种心愿,一种理想,一种精神。

美国作家伊莉莎白·吉尔伯特说她最爱的意大利词语是Attraversiamo。

这是意大利人在过马路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让我们跨越吧 (Let’s cross over)”。

意大利人刻在骨血中的性格可见一斑。

内容来源《意大利读画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