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村里留下上亿资产,自己家却成为困难户
走进苏庆亮家里看到,简陋狭窄的平房里,除了他结婚时置办的一些低档家俱,就是墙壁上贴满的各类奖状,再就是小书橱里那一摞摞的工作日记。在他家,14岁正上初中的儿子住的是一间不到10平方的小厢房,已上大学的女儿回家没地方住,只能在外屋打地铺。对此,好多人不理解,生前为村里创造上亿元固定财产的“一村之长”,竟然过得如此寒酸!
大陡山上千名村民自发为他们的好书记苏庆亮送别。
苏庆亮的妻子介绍说,孩子他爸去世前,家里的全部存款加起来连套廉价的二手楼房也买不起,一家三代六口人就挤在村里这套平房里住了几十年。
在村任职21年,他没收过群众的一瓶酒、一包烟,有时帮群众办了事,人家给他送箱酒、拿条烟,放下就走,可每次他都坚决不收,再让家人原封不动地送回去。以前,苏庆亮喜欢喝茶,对茶很有研究,但自从村里有了茶园,他就戒了茶,有人问他,他解释说,“其实我也不是不想喝,主要是怕别人说自己沾集体的光,影响村干部形象。”别看村里富了,可苏庆亮一直很“抠门”。2013年,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300多万元,他带着村干部外出考察茶叶加工设备,总是到小饭馆点面条吃,为的就是多给村集体省点钱。
“要让党员群众信任咱、跟着咱走,咱自己先得行得正”。苏庆亮生前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每天早上7点准时召开“两委”干部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雷打不动,由他探索实践的村级“四三工作机制”、农村党员“挂牌亮诺”等制度,在全区得到推广。头几年,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土地分配不均问题,他对村干部提出一条原则:好的地块必须先让给困难户,孬的分给村干部。由于干部带了头,整个土地调整过程公开公正、进展顺利。有户村民不相信村干部有这么高的觉悟,怀疑他们变着法沾便宜,夜里偷偷丈量了苏庆亮家的地,结果不但不多,还少了半分。
“他为村里留下上亿资产,自己家却成了困难户。”苏庆亮的突然离世,让很多村民扼腕叹息:在大陡山村建成文明小康村、全村群众都成为富裕户的今天,“拼命三郎”苏庆亮却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如今他走了,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年迈的父母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尚未成人的孩子失去了大山一样的依靠,苏家一下子变成了全村的困难户。
年仅46岁,苏庆亮匆匆走完人生里程,把有限的生命献给了党的扶贫脱贫工作,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担当和奉献,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足迹和事迹,将永远印在大陡山上,印在全村百姓的心里。(倪青华)
上一篇:用生命坚守一份“钢铁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