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 伟
本报讯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以胶州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北岸城区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建设品质活力城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速列车创新高地”“加快城阳动车小镇等区域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城阳区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理念,着力围绕中科系、高校系、央企系、国际系等招商重点,建立项目引进促进等五项机制,实施全过程精准服务,集中引进了一批具有中心性标志的项目、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团队和品牌意义的国家级平台,不断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按照大青岛‘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城阳建设胶州湾北岸品质活力中心城区,主动对标中心区、看齐中心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城阳区委书记王波介绍,要实现转型发展,首先就要实现产业结构转向高端。城阳区将重点在优化产业布局、集聚高端要素、提升产业能级上下功夫,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目标既定,赢在执行。一场围绕大项目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品质活力城区”建设的攻坚战正在城阳展开。
主打“双创牌”,打造创新创业之都。在国家信息中心指导下,城阳区构建起了“双创成果交易平台+孵化器+城市发展单元+产业基金+辅导上市”的中小企业 “双创”生态链,争创国家级“双创”小镇。
建设国信铁建 “双创小镇”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布局。城阳区依托国家信息中心作为国家“双创”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的顶层综合优势,对区内闲置低效土地,按照市场化手段进行整合,淘汰落后产业,注入全新业态,打造立足青岛、服务山东、示范全国的首个国家级“双创小镇”。在鼓励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城阳还将依托中科院大学“双创”学院等高端资源,合作共建面向全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双创”培训基地,打造中国“双创”培训领域的“新东方”, 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对全区有转型需求中小企业的精准培训。同时,加大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引进力度,建设大院大所的校友基地、研发基地和创新基地,重点打造中科院大学青岛工业设计中心和企业联合研发中心、清华启迪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平台,采用“互联网+工业设计”和“互联网+智能制造”模式,加快形成制造业自主创新高地。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是城阳承担的一项国家使命,也是城阳轨道交通装备千亿级产业链新的发力点。城阳坚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高端研发、产业化、“走出去”、产城一体相结合,在83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融合全域轨道交通、全域智能化、城市设计、产业设计、生态设计等要素,举全区之力打造全球瞩目的世界级动车小镇。其中,动车小镇科创园项目正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研发平台跟进、旧村改造同步”的模式快速推进,拟建设高铁院士大厦在内的创新研发大厦20个以上,引进高铁研发机构和团队1000个以上,争取注册企业1000家以上。未来,这里将形成以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和制造为主导,形成完整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实现城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世界动车小镇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计划到2020年,城阳区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达到2000亿元以上。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突出发展总部经济。今年3月份,由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青岛网约车运营区域总部,即滴滴出行青岛总部落户城阳天安数码城。滴滴出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多样化出行渠道,在国内400余座城市为近3亿用户供给出租车召车、专车、代驾等出行服务。据估算,滴滴出行青岛总部年营业额近10亿元。在搭建总部平台方面,城阳突出抓好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天安数码城、招商LAVIE公社等千万平米总部载体建设,厚植总部经济优势。
打造活力之城和健康之城,抓实体育健康项目是城阳区推进产业升级的另一重要举措。目前,该区正积极启动国科大教育健康小镇建设,推进国家高血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示范基地等项目,培育“产城融合、跨界融合、运动活力”的健康养老“城阳模式”。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牵头规划开发,拟投资120亿元,主要按照健康、养老、教育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理念,打造“健康中国”新模式。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城阳区经济运行收效显著:今年一季度,城阳区生产总值完成219.38亿元,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8.6亿元,同比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8亿元,同比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82亿元,同比增长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