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稳,饭碗才稳,民生也更有保障。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以重点项目拉动就业、以大众创业带动就业、以信息服务助推就业,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全市就业呈现出“稳、增、活”的新特点。
来自市人社局的“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同比增长12.6%,自2015年2月份以来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全市新增失业呈现下降趋势,1-3月份,新增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万人,同比降低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5%,保持低位运行。创业带动就业活力充分显现,去年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3.4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6.98万人,平均每个创业实体带动4.92人就业。
重点项目吸纳就业1.12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8岁的青岛市民王小璞去年失业后经过几个月的寻觅,终于在今年初入职金狮广场营运部。“失业后才感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多么重要。”她说。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仅今年一季度,金狮广场就吸纳就业122人。
重点建设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拉动青岛就业成长的强力引擎。为充分发挥重点建设项目拉动就业的作用,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重点建设项目与就业联动机制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通知》,通过实施土地征用、项目招商、项目遴选、项目建设与就业“四个联动”,开展失地失业人员证书培训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技能培训计划和技能人才储备计划“三个培训计划”,满足重点建设项目技能人才需求,最大限度促进重点建设项目拉动就业。
据统计,2012—2016年,青岛市开工建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032个,累计投资1.25万亿元。截至2016年底,已将2012—2016年全市2389个有效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市公共就业一体化信息系统管理,共计吸纳就业24.5万人,占全市就业总量的9.7%。今年一季度,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共吸纳就业11185人。 创业带动就业活力显现
创业不仅是更高质量的就业,其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不容小觑。
张强是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创办者,公司八成家政人员都是“40”“50”就业困难人员。根据市人社部门出台的政策,公司可享受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这对于流动性大的家政服务行业来说,实在是太必要了,等于政府出钱帮我们稳定用工。”
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在全国率先实施大众创业工程,相继出台《关于实施大众创业工程打造创业之都的意见》、《关于创业补贴发放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等,实施“双十亿元”资金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着力破解创业难题,推动创业由小众走向大众。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全市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创业带动就业作用愈发明显。
截至2016年底,青岛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年度内平均每天新增750个“创业小老板”。2016年,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3.4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6.98万人,平均每个创业实体带动就业人数4.92人,大众创业热潮初见规模。
信息化助推就业服务新跃升
“以前想就近找工作或者参加培训,要么托人四处打听,要么得去几十里地之外市里的人社大厅查看信息,一个来回光路上就得两个小时,很不方便。”这是以前困扰胶州市胶东办事处河西店村村民姜凡求职培训的一大难题,现在姜凡不再有这样的烦恼。“走进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通过联网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就能看到岗位和培训信息。”
姜凡家门口就能求职培训,得益于近年来青岛公共就业信息化服务的新跃升。好的政策要真正落地,离不开信息化的服务。早在2010年,青岛就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公共就业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新系统以居民身份证号为唯一信息识别入口,纵向上,集成了就业创业、政策扶持、职业培训等就业创业全部业务,并与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劳动维权等相关业务贯通;横向上,实现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数据与市级电子政务系统、民政信息系统、公安信息系统数据的衔接共享,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办的业务经办信息网络。
实名制、一体化信息系统的使用,使青岛的就业大数据、“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成为现实。目前,青岛已构建起面向全社会的一体化在线服务体系,28项公共就业业务实现线上受理、线上审核、线上反馈和一次性线下办结。此外,通过跨部门、跨行业信息共享,取消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9类证件材料,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