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医保卡能够买什么,不能够买什么,似乎都是存在争议的。一开始,牙膏、眼镜甚至日常用品等东西,都可以刷医保卡,但随着一些媒体的曝光,一些地方的政策则有所收紧,许多跟健康有关的东西,也都不能刷医保卡了。但其实,既然名为“医保卡”,那落脚点就应该在“医保”上。换言之,与健康相关的任何东西,都应该可以用医保卡来解决,比如眼镜,再比如健身等。就此来说,部分省市健身可以刷医保卡,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调查显示,我国城镇成年人中有80%以上的人采用静坐伏案或静坐为主的工作方式;城乡居民采用步行作为交通方式的人口比例不足50%。这意味着,宅着、运动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习惯。但也因为缺乏锻炼,许多人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专业人士指出,之前危害国人健康最大的,是传染病,而如今,则是慢性病。而慢性病的到来,与国人“吃得越来越好、运动越来越少”有着极大的因果关系。
公众运动少,其实也与财政投入力度不够有关。投入不够,缺乏廉价的健身场所,是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全民健身事业经费人均仅为6.16元。这样的投入,肯定是不够的。但与此同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亿。如何达到呢?在加大财政投入之外,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或许也是可取的路径,而健身可以刷医保卡,则是一种“摸石头过河”的举动。
更何况,国外类似的研究显示:政府投入1美元修建健身步道,其效果相当于2.94美元医疗投入;1美元的体育活动投入相当于10美元疾病预防投入、100美元疾病治疗投入。这样的数据,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也足以说明一点:经常锻炼与公众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一些城市的医保卡灵活变通,与时俱进,健身也可以刷卡,不仅是公众之福,也让“医保卡”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医保卡可用于健身是制度进步的写照。医保卡本来就是用于保障健康的,而健康不仅仅是疾病能得到治愈,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健康的生命状态,那就需要构建完整的 “全民健身—全民健康”链条。期待健身可刷医保卡一般的尝试越来越多,唯此,才能让公众享受到更多的健康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