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帕金森病吗?”“帕金森病,知道啊,就是手一直抖的那种。”
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一提起帕金森病,第一反应就是“手抖”,但对帕金森病的认识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一点。
关键点一:
“得病三年都不知道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作为一个复杂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绝不仅仅只有“手抖”这一点。像运动缓慢、写字变小、面部表情变少、走路拖步或迈小步、肢体僵硬、讲话声音变小、嗅觉变得不灵敏、心情抑郁等都是帕金森病的症状,如果家中老人出现多个类似症状,应提高警惕,尽快到医院就诊。
但帕金森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许多症状容易被当做是衰老所导致的。尤其是对于乡镇等基层来说,居民对帕金森病的认知程度要远低于市区,因忽视而延误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
除此之外,由于接触帕金森病的案例少,基层医生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经验有所不足,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帕金森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前两天就诊的一位病人,从乡镇过来的,发病三年,一直都没人发觉是帕金森病,就诊时基本丧失行走能力,这说明老百姓对这个病的认识还是不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神经内科副主任赵翠萍说。
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针对这种情况,齐鲁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希望与各医院合作,通过对基层医生进行系统培训、走访基层社区进行公益讲座和义诊等活动,来提高医生和社会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关键点二:
“决不能像治感冒一样自行吃药”
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不足,除了表现在对症状的不了解外,在对治疗方法的认识上也有很大缺陷。
帕金森病用药方案非常复杂,要综合考虑疾病所处的阶段、症状程度、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药物的耐受程度等因素而制定。随着疾病的进展和变化,治疗方案也应随之变化,需要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而不是草率的根据说明书服药或人云亦云能够做到的。
“有些患者对帕金森病症状有所了解,症状出现后就像对付感冒一样自己配药吃,这种做法不但不会控制症状,还有可能因为乱吃药而致后续调药困难,不利于病情的长期控制。”
“蜜月期”后,手术治疗对于某些晚期患者有不错的效果。
不过,由于经济和心理等原因,患者对脑起搏器的手术认识也有偏差。有的患者没听过脑起搏器,不了解手术的原理;有的抱着侥幸心理,吃着药能熬一天算一天;有的病人因为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而拒绝手术;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十几到二十几万元的器材和手术费用而望而却步。
自2016年10月21日,青岛市实施新增的帕金森病特材救助政策,特定型号的脑起搏器将报销70%的费用,将极大地减轻患者负担。
赵翠萍副主任介绍,DBS手术是一种可逆的可调控的治疗方法,对脑组织并没有明显的破坏性的影响。虽然,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并不能排除副作用、感染或调节效果达不到预期等情况,但多年的临床经验显示,手术对帕金森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有良好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日常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