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讯 采访之初,作为资深吃货的采编人们,也是因得工作机遇遍尝百家。爱过了西北的酸、巴蜀的辣,最终却被一口原味所打败。而这个让我们折服口感的人,就是今天的出镜人物——“中华淡水鱼王”张宇。
从“打荷小工”到“烹饪大师”
出生于1974年的他,从河北一路颠簸来到山东,从最初在灶台前眼巴巴看着师傅们做菜,自己完全没机会碰锅碰勺的打荷小工,到如今的“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绿色名厨餐饮协会会长”、“中华淡水鱼王”……一次次加冕,显露的是光鲜,凝结的是他人后的汗水与努力。
现在,身为国务院国资委餐饮饮食服务中心专家委员、中国绿色烹饪形象大使的他,早已有了“国际蓝带御厨”的封号,而对于世上的千滋百味,他对自己专攻的风格只有一点要求,就是“回归原味”。
采访中,张宇大师对记者聊起了1994年入行以来的诸多难忘。最初,他曾在北京一家餐馆做洗碗工,一干就是两年。每天的经历周而复始,乏味无聊,同做的其他人有些因为工作辛苦,纷纷转行去赚快钱,还有些幸运儿巧遇贵人,早早就得以从师学厨,而他却是最不起眼的那个,只有默默无闻的劳动着。
“那时做洗碗工期间,有时案面上有老师傅忙不过来,就会临时找人去帮打荷的师傅切切小料,那时真的觉得,能学习切菜简直太幸福了!”两年多的光阴,张宇大师的脑海中,尽是洗碗与切菜的回忆,说起来真的没有那么辉煌,但是这些在外人眼中枯燥无味的工作细节,却统统被张宇大师理解成“基础”与“铺垫”,他认定这是职业生涯的起步,多学多做才能为以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更好的运气,结果证明他的选择很正确。
精研技艺,为淡水鱼“提鲜”
“学习了五年后,我渐渐地了解了厨房的生存规则与基本之道,就勇敢地迈入了下一阶段,应聘了一家专业做鱼的餐馆,这也是我之后擅做淡水鱼的关键节点。”张宇大师讲道,那时刚去鱼馆,只是炒个青菜,后来很久才得以接触做鱼。
然而,河北北京一带烹制的鱼类,大多都是淡水鱼,烹调法主要以过油炸制为主,虽有香味但缺少鱼本身的原味鲜香。这时,张宇大师的从厨潜质渐渐开始发挥了,多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与实践中,找到了烹制出淡水鱼原味鲜香的好办法,那时,已是2006年,过了将近10个春秋。
那一年,张宇大师已从一位普通级别的炒菜师傅,一跃升级为厨师长。“2005年,我参加了在济南珍珠泉宾馆举行的第三届食神争霸赛,当时以一道‘鱼羊鲜’菜品,获得了专业评委的一致好评,从而获得金奖。那年之后。我才悟到了怎样把淡水鱼做鲜做美,也是那次的比赛经历,让我对淡水鱼烹饪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归原始,获封“中华淡水鱼王”
2013年,张宇大师凭着对食材原汁原味的一股韧劲,在胶东国际机场筹建处任经理兼厨师长时,成功设计并完成了“淡水鱼宴”的作品,被中国厨师协会授予“中华淡水鱼王”的称号,他说自己感到欣慰,因为不负这10多年期对术业的专攻。
遥想起自己当初入行的经历,张宇大师铭记在他20多年的烹饪道路上,曾给过他启迪的老师——中国名厨纪晓峰。“我始终觉得,纪大师的一句话说的最好,烹饪,要向原材料要口味,向火候要口感,老师的话一直在我心里萦绕。”而对于厨师这个行当,张宇大师同样有着追溯原味的理解,他说,无论菜品、烹调风格千变万化,我始终认定“初心与初味”,唯有继承,才能创新。
有人说,老一辈的味道久了,腻了,不再合时宜,但却没见有人不学走路,就直接学会了奔跑。人生、事业、烹调,皆是如此,张宇大师说,只有回归最原始,才能发现最纯正。(青岛新闻网记者 夏巧怡)
上一篇:有一种经历比生孩子还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