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讯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西湖龙井,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名起于宋,清后走向鼎盛。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从无名走向盛名,从寻常百姓家的饮品走到了皇宫相府中的珍品,西湖龙井逐步走向了它的辉煌时代。
2015年,“龙坞茶镇”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创建的特色产业小镇之一,一处普普通通不起眼的杭州城郊农村,乘西湖龙井之威名,开启了一段曼妙之旅……
璞玉待琢
龙坞,地处杭州市西湖区西南隅,隶属转塘街道,被世代杭州人誉为“万担茶乡”,有茶园万亩,是最大的西湖龙井茶产地保护区。这里,山水环绕,森林葱郁,茶地绵延,风光秀丽,有着绝佳的生态环境,是杭州城里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区域之一。不仅如此,这里还保留着原生态茶村落,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代代相传,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桐坞江南艺术小镇文化礼堂
春茶,从清明节前夕的“明前龙井”到谷雨前的“雨前龙井”,最长的采摘期仅有三十多天。这是茶农们最繁忙也是最宝贵的时节,是决定全年收入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茶农必须起早贪黑,白天上山采摘茶叶,及时带回家晾摊、杀青,再进行炒制。缺乏销售渠道的茶农,必须在第二天赶早送到茶叶公司的收购点,因为这段时间里的茶叶价格以早为贵,逐日下降,晚一天出售都可能造成损失。自茶地承包入户后,这样单家独户分散经营、自产自销的模式就没有再改变,茶农的低收入水平并未借着西湖龙井的盛名而有明显改善。
经济基础的欠发达,带来的必然是生活环境的欠优越。漫步在过去的龙坞,人们会感叹自然山水茶园的秀美风光,也会对居住环境的脏乱差颇为惋惜。由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家家户户都需要茶叶生产的场地,村庄没有统一规划,土地资源被无序利用,棚舍、围墙林立,道路狭窄破损,空中电线密布,地上污水横流、垃圾成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就这样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存在了几个世纪。
先破后立
在2015年的浙江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描绘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工作报告出炉之后,特色小镇便吸引了各方关注,全省各地对打造特色小镇已蓄势待发。当时,龙坞就乘着这样的东风,承载着老百姓热切的期盼,起航了。
2015年3月14日,对龙坞的老百姓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在这一天,龙坞茶镇整治建设动员大会在当地学校的操场上召开了,近千名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聆听了整治建设动员,“我们现在要打造龙坞茶镇,我们现在要进行11个村社的农村地区环境综合整治,要把我们的龙坞地区打造成世外桃源,打造成我们西湖的金字招牌,更要成为我们杭州的金字招牌”。
接待中心前
旅游接待中心
但跨出第一步相当艰难,要把违法建筑都清理干净就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龙坞茶镇范围内有11个行政村和社区,区域面积达24.7平方公里,有3322户茶农,常住人口约1.3万,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辅房、棚舍和围墙,情况十分复杂,大面积的拆违引起了不少议论。有人说,这样的拆违力度闻所未闻,根本不可能做下去。有人说,11个村社同步开展拆违,面铺得太开,应该先搞试点。也有人怀疑,政府拆完了不搞建设怎么办……
“起步很艰难,因为要改变几十年来的观念,要动员老百姓把所有违法建造的房屋、棚舍、围墙都自觉拆除,并且还没有一分钱补偿。”西湖区转塘街道主要负责人回忆起当时的困难仍颇多感慨,“但是,不拆就没有发展空间,就做不了文章。”
日见美术馆
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半途而废,不仅老百姓的利益受损,而且党委政府的威信也将一落千丈。这样的工作经验基本是空白,一切都要从头摸索。区里和街道抽调了近百名干部组成了11个工作组入驻村社,工作方法也渐渐明晰起来:一方面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把建筑物全部测绘,张榜公示,谁家的合法面积多少,谁家的不合法面积多少,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是一把尺子拆违,村社书记、主任承诺带头自拆,其他党员干部承诺跟着拆,最后发动全体老百姓响应拆。
开始最挣扎的是每个村的书记和主任,因为他们被要求在两天时间内带头拆除自家的违建,这种压力不仅仅来源于上级和自身,还有家人给予的不理解和不支持,甚至有些村民也会施加压力。赵以平是上城埭村委会主任,家里经营着当地颇有名气的一家农家乐,拆违工作启动后,他就努力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拆除的当天有近百名村民闻讯前来阻止,但他毅然地含泪拆完300多平方米辅房,“这些房间是用作包厢,当时建造、装修的费用近80多万,每年经营的利润大概有30多万,但我自己不拆,就不能要求老百姓拆……不趁这个机会做,以后要悔一辈子。”
两天时间过去,所有的书记、主任全部自拆到位;十天时间过去,所有的党员、公职人员全部带头自拆到位;两个月的时间过去,3322户农户全部完成拆违……累积拆除违建4532处,面积24万方,拆除围墙长度约90公里。整治前,那种压抑拥挤的感觉没有了,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敞开了,站在村里,满眼能看到山、看到水。干部也有底气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已经完成,未来的建设终于迎来了曙光。
华丽转型
拆违过后断瓦残壁、满目疮痍,拆下来的废弃材料堆成了山丘……有人开玩笑地形容这时的龙坞如同二战后的柏林城,空间虽然打开了,但破败的农村越发显得萧条。人声鼎沸、一片拆违热潮的龙坞,在2015年7月到10月期间似乎沉寂了下来。
村委会一景
政府部门却没有停歇,这段时间里各种规划、设计、方案正在热火朝天的制定和论证当中。数十条大大小小的建设目标要落在图纸中:交通问题要彻底解决,规划9条主干道连接11个村社,并与高速出口、小镇入口相连,415条村道要进行修缮,实现家家户户可通行汽车;基础设施要配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按省级标准全覆盖,电线全部上改下,天然气管道通到每家厨房;景观效果要彻底改善,需要新建大小公园91个,近千户主房需要立面改造,2000多户的院子需要改造成开放式的景观庭院;路灯、果壳箱、长椅、公共自行车、公交站点等等设施需要统一设计和安装……
参与规划设计的八家设计院分头负责一到两个村社,均由享誉全国的知名设计师亲自领衔,在避免千篇一律、视觉疲劳的前提下,挖掘当地的特点,形成一村一特色、村村有亮点的设计理念。在建筑材料的材质和色调选择上,充分考虑与实际情况相匹配,景观小品追求精致典雅、适当点缀,既恰到好处地让人眼前一亮,又不过分凸显人工痕迹。
特别是绿化设计上动足了心思。“本身绿色充足的龙坞需要实现绿色向彩色的转变”,负责龙坞茶镇整体绿化设计的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副院长徐斌对这次的设计倾尽心血,“经过多次的论证推敲,最终确定了跟采茶季节有一定关联的樱花作为特色,精选了十种左右花期不同的樱花品种,安排到每个村当中,形成一个循环,提出了追花观赏的理念。”这个理念的巧妙之处在于,春茶上市之时正是樱花盛开之际,利用吸引游客过来赏樱的机会带动当地的茶叶销售。
金秋十月,龙坞茶镇的建设阶段正式拉开了序幕。庞大的工程量、复杂的施工工序,特别是要在老百姓的门前屋后同时开工,给施工过程造成了许多棘手的难题。
“工人们也没遇到过这种施工环境,他们不习惯一边与村民打交道,一边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施工,老百姓与施工单位之间矛盾调停、沟通协调就靠我们这些基层的工作人员。”转塘街道的相关负责人在这段时间里几乎就常驻在指挥部了,每天都有大量的难题亟待协调解决。当时一边要赶进度,一边又要保障无障碍施工,有的村民刚刚答应同意在家门口施工,工人们一进场就反悔了;有多年农村经验的街道老干部,扯着喉咙与老百姓拉家常、讲道理,有些思想工作做上几十遍才能取得理解;有些茶农对土地还保留着最淳朴的理解,对贡献出来造桥修路百般不解,上门去做工作的干部被家犬咬伤,简单处理完继续上门沟通;街道的主要负责人,那段时间里每天要步行三万步、四万步,衣服汗湿了再吹干,吹干了再汗湿,为了抢进度,工作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
这次,参与施工、监理的公司多达16家,最多的一天近2600余名工人同时进行施工,24.7平方公里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工地。历经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施工,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简单列举几组数字就可以表明龙坞茶镇浩瀚的工程量:整个龙坞新铺设沥青27万平方米、污水管网102公里、高低压电缆30公里、天然气管道106公里,安装路灯2000余盏,新增绿化34万平方米,光种植樱花树就有1.3万株,另外点缀玉兰、石榴、香泡、桂花等其他树种近1.2万株……这些庞大的数据背后,包含了太多不平凡的意义。
破茧化蝶
路变宽了、水变清了、空间变开阔了、村庄变整洁了、环境变美了……漫步在如今的龙坞茶镇,沁人心脾的鸟语花香、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赏心悦目的景观小品无不让人流连忘返,甚至连脚下路边的一块砖、一束花都成了诉说美丽乡村故事的精灵。
参观者和游客开始络绎不绝,仅今年的国庆长假就吸引游客7.38万人次,比往年同期增加近40%,实现营业收入554.75万元,带动农产品消费301.1万元。环境的变化吸引了人气和商机,自然而然带来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直接的体现是茶农收入的增加。现在的民居已然成为深藏于天然花园中的景观别墅,求租的艺术家、投资者纷至沓来,整幢民居的出租价格从以前的每年十万上涨到了二十万、三十万以上。不愿出租的茶农,自己也开始与投资者合作,开办起了茶楼、餐厅、精品民宿。仅以外桐坞村为例,村民已经从过去仅仅靠贩卖茶叶到现在合作办艺术工作室、办精品民宿、办咖啡厅、办茶楼,人均收入已经到达了4.7万元,对于一个低收入农村来说,这样的变化有如一场及时雨。
路子越走越宽,但还只是初级变化,因为单打独斗式的发展模式不可能走太远,龙坞茶镇需要的是一场产业革命。在前期的整治建设中,对每个村庄分别进行了打造,而龙坞茶镇作为一个整体,既要有分,更要有合,需要一个核心区来画龙点睛,让各村落对这个核心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我们的理念是花三年时间打造出一个龙坞茶镇的会客厅,在这个会客厅里要把我们最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出来。”参与整治建设的相关负责人都对这个计划信心满满,“这个区域要走精品化、国际化路线,要打造成最顶级的茶产业集聚区,这样做的好处是用规模效应来提高茶农对未来龙井茶发展的信心。”核心区的建设立即摆上了日程,选址就在龙坞茶镇最中心的位置,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这里是进入镇区的必经之路。
核心区需要搬迁近两百户农户,这些农户将搬迁到新房,腾出来的土地将与国内一流的开发商合作,打造休闲茶乐园、茶乡社区、总部山庄、生态茶园、养生度假区五大功能区块。目前,搬迁工作正在进行当中,而一些重点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前期准备,例如兔子山公园及停车场、核心区农居安置房、龙坞实验学校迁建和龙坞工业园区改造等项目均已完成规划设计。接下来,还将采取ppp模式,加快与企业的合作开发建设,利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核心区打造。
另外,产业方面的打造重点放在龙坞老工业园区,这里将收购数十家企业厂房,收购之后重新设计整修,以“茶产业+”为主要方向,引进相关重点企业入驻,这样的好处是形成具有茶镇特色的、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最终彻底提升整体美誉度,以后说到西湖龙井或者茶产业,龙坞茶镇将会是标杆性的产业布局典范。
“花深不辨径,地寂惟闻鸟”,这是古人游历龙坞留下的诗句。如今诗中景致尤在,而“一叶香茗富山乡,画外龙坞名远扬”则是时代赋予龙坞茶镇的新使命,这里即将成为农村地区向新的产业集群、新的文化风范、新的生活方式变革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