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乌镇11月16日消息 在乌镇,城市流淌着锦绣江南的繁华,环境散发着世外桃源般的气息。小桥流水人家,行走其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互联网给这座千年古镇带来的变化。
今年已经60岁的沈林荣老人,在乌镇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今,他怎么也想不到,祖辈传下来的200多年传统工艺“蓝印花布”也能与互联网搭上关系。
走进乌镇一座300多平米的老作坊,屋里透露着清新淡雅的竹木气息。在屋的一角,沈林荣老师正在雕刻花纹纸板,每一朵花纹在沈老的刀刻下显得栩栩如生。“这是蓝印花布”工艺的第一步,每一朵花纹都出自这块纸板。”听说记者的来意,他热情地为我们做起了讲解。
“刻板、上浆、阴干、染色,每一步都很关键,尤其是染布。”站在一米多宽的染布缸边,沈林荣拿起一根竹竿,将一块未染色的白底花布浸入水中。“染色工序比较复杂,下水20分钟,捞起晾干10分钟,再下水20分钟,来回需要7、8次,这样才能保证布的颜色不会脱落。”说着,沈林荣用手指着已经染成的花布笑着说道。
在作坊门前的空地上,十几米高的竹架晾晒着数十匹花布匹,微风吹过,在白墙黛瓦古宅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飘逸动人。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蜿蜒穿过作坊前的晾晒场,就是销售展厅。走进这家门店,各色蓝布工艺商品琳琅满目。“目前我们共有300多种商品,从蓝布虎头鞋到布制背包、披肩、头饰,基本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说着,工作人员赵炳森拿起一块蓝布围巾向记者展示起来。“我们这类产品销售挺不错,除了面向全国市场,还出口到美国、日本和韩国。”
谈到销售,赵炳森笑着告诉记者,之前单靠实体经营,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为了摆脱困境,2014年顺势开通了自己的自营电商平台,如今线上的月销售已经达到十多万元,今年截止到11月,已经突破百万,占到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线上销售规模,力争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产品销往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蓝印花布’这项江南传统工艺。”
2014年是赵炳森开通网店的第一年,而那一年,也正是互联网大会“落地”乌镇的第一年。如今,乌镇峰会已经走过三个年头,这里的一切似乎都与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座只有6万人左右的千年小镇,人们因互联网科技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百姓致富的道路。
此时,初冬的乌镇早有一丝凉意,小镇里的人们安闲舒适的生活着,穿梭在街道的各个角落,享受着互联网带给他们的全新生活。而乌镇,依旧是那个来了就不曾离开的地方。(记者王文伟 摄影韩靖)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