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0月18日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金秋十月,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仉村周村迎来了旱稻丰收的季节。
18日上午,第三届“品味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齐鲁行”采风团走进门楼镇仉村周村有机大米种植基地。进入基地,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呈现在眼前,穿梭在金黄稻田里的小型收割机和村民们忙碌收割的身影,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稻田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恢复旱稻种植技术 让大家吃上健康大米
卓良水稻合作社负责人周卓良(门楼镇仉村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仉村周村村前的一千多亩稻田,从四月份开始,就要被深翻播种,如果不出意外,五月份稻田里就会爬满了从土里钻出来的禾苗。这些小苗要经历150多天的风风雨雨,等待十月收获季的到来。十月从黄渤海吹来的温带季风也吹熟了仉村周村的旱稻,带来了丰收的讯息,仉村周村也进入了忙碌的时节。
周卓良坦言,由于近代城市建设发展,福山当地的旱稻种植技术失传,2012年我们国家发生毒大米、霉大米事件,后来又发生陈米事件。从那时候起,自己就开始做一件事情,至少能让身边的人吃上健康的大米,把失传已久的旱稻种植技术恢复回来。于是他把村子周围的荒了几年的地开垦出来,灌注有机肥料,并通过多方努力取得了成效。于2014年合作社通过摸索学习试种优良旱稻品种500余亩,种植过程中采取有机肥养地,不用化肥和农药,全程人工除草,生物捕虫等有机的种植管理方法,第一批产自胶东地区的有机旱稻于2014年11月喜获丰收。
在发展旱稻的过程中,负责人周卓良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高手,从什么时候应该翻地、什么时候播种,再到怎样浇水,说起种大米,保证头头是道,大家伙都叫他“大米哥”。
水稻试种成功之后,海阳、牟平等县市区的种植户慕名来到仉村周村,想要学习旱稻种植技术,周围村民主动找到“大米哥”想要进行播种,“大米哥”都是免费提供稻种,毫无保留的进行技术指导。
整合农村闲置劳动力 带领农户增产增收
记者了解到,合作社多次邀请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马加清所长到现场指导,使合作社的种植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专门建立试验田,与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大学王全杰教授合作,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对水稻种进行了旱直播的试验,在双方通力合作下新品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旱稻种植最怕的就是地里长草,为了解决周围村里劳动力,“大米哥”决定人工除草,第一年发动除草工人总共1000多人次,解决将近200人的就业问题,全年六次除草,人工费用接近60万。2014-2015年仉村周村通过发展新型特色农产品,在合作社模式带领下,解决了200多劳力的闲置问题,整合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并带领农户增产增收。
仉村周村的旱稻申请并获得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仉村周村也获得国家农业部第五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荣誉称号。2016年合作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包括旱稻种植户多次来卓良水稻种植合作社交流经验,合作社也引进优质稻种越光米和有机香米,并且试种成功,做大福山大米品牌,实现合作社全体社员进一步增产增收,使福山区有机生态农业有一个新的突破口,创立一种新的农业模式,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种出最好吃的大米 竭力打造福山大米驰名品牌
大米好吃的标准在于口感香糯、入口软滑,最重要的是大米的精华部分—大米胚芽。福山旱稻在种植周期上能够达到150天,是水稻的两到三倍,长时间的日光照射,为大米积累了充足的营养,在收割后,借助秋天温暖的日光曝晒三天,让阳光充分激发大米的香味。为了能够充分留住大米的精华,“大米哥”在村里建设大米加工厂,进一步解决了周边村庄的闲余劳力,同时也能够自己把握大米的品质,真正的让大家吃上当年出产的新米。
周卓良表示,2017年卓良水稻种植合作社将要和山东省水稻研究所进一步深度合作,继续耕种优良旱稻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到2000亩,带动社员和周边村民种植创收,推广有机旱稻的种植技术,竭力打造福山大米的驰名品牌,希望能够像烟台苹果、福山大樱桃一样,闻名全国、造福社会。(吴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