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时政类 > 正文

【长征中的纪律】七只船,三万人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2016-10-13 14:34:15 字号:TT

1935年帮助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三位船工

    上有敌机、下无浮桥

    金沙江流水响叮当,

    我们红军来渡江,

    不怕水深流又急,

    更不怕山高路险长。

    我们真顽强!

    我们真顽强!

    1935年4月,红军佯攻昆明,调动了国民党军回防,为抢渡金沙江、北上川西北造就了有利条件。29日,中革军委向红军发出了《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为迅速北上,中央红军以红三军团为右纵队,军委纵队及红五军团为中央纵队,红一军团为左纵队,向金沙江进发。

    5月2日,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中央纵队干部团的一个营及工兵,以一昼夜行军百余公里的速度,于次日首先赶到金沙江畔的皎平渡口。他们利用渡口南岸的两只木船,连夜过江,翻过中武山,直奔会理城下,为中央红军主力渡江打好前站。

    5月4日,左路的红一军团赶至龙街,准备过江。但由于江宽水急,再加上敌机不断地袭扰,使得红军没有办法架设浮桥,遂奉中革军委命令,沿江而下,到皎平渡过江。右纵队红三军团在洪门渡口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没有船只、水流湍急,无法架设浮桥,也改向皎平渡。

    皎平渡位于四川会理县和云南元谋县交界处,是金沙江的重要渡口之一。金沙江上接通天河,自海拔五六千米的昆仑山南麓、横断山脉东麓奔腾而下,水流迅猛,难以架桥,红军唯一能够依靠的工具只剩下了渡船。

    水墨画《群众支持红军——驾渡船》(作者 郑超华) 红军在群众的帮助下,顺利抢在敌人赶到前渡过金沙江。

    紧张而有序的九天九夜

    红军在皎平渡北岸的山洞里设立了渡河司令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直接参加渡江的指挥工作,陈云同时担任渡江指挥部政委。这时,可供红军摆渡的仅有两只船,在金沙江的急流中往返一次需耗时40分钟,照此速度,一整天只能渡1200余人,全军需1个月左右才能全部过江,情况非常紧急。

    渡江指挥部沉着冷静地应对着困难的局面,他们联络召集了当地三十余名船工开会,亲切地称呼他们是“船长”,向船工们宣传共产主义革命道路。在给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军杀猪宰羊,厚待船工,并每人每天发给五元的工资,这让平时受尽压迫的船工们十分感动,都表示要为红军使出全部的气力。在张朝寿等船工的帮助下,红军又找到四只大船,大大加快了渡江进度。

    为了使渡江过程紧张而有序,渡江指挥部制订了严格的纪律:六只船中,三丈二长的大叶子船两只,每只每次渡六十人,二丈二长的二叶子船四只,每只每次渡四十人,多一人不行,少一人也不行。同时,每一只船配备一名红军战士,协助船工工作。另一方面,同船工们商议后决定,每只船上安排六名船工,三人一班,来回划船十次后换班休息,歇人不歇船。大致上,使船工们划船一小时,回岸休息一小时,如此循环不停,昼夜作业。

    在如此精密的安排下,红军的渡江过程有条不紊,并在渡江时又发现一只打渔船,增加了摆渡力量。至9日,除红三军团第十三团于洪门渡口过江,红一军团一个野战医院在鲁车渡过江外,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及军委纵队全部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中国画《巧渡金沙江》(作者 宗其香) 从1935年5月1日至9日,在9天9夜时间里,中央红军主力就靠七只小船从容过江

    “一只破草鞋”

    刘伯承在后来的回忆中说:“我军就依靠绞【皎】平渡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全部渡过江去。第二天,敌人的大队人马才赶到,而这时候,船只已经烧毁,红军早已远走高飞了。”

    尽管蒋介石限令薛岳所部5月8日前赶到金沙江边“歼剿”红军,然而5月11日,薛岳的第十三师先头别动队才“姗姗来迟”,来到金沙江边。这时,红军早已在会理地区集结休息,只剩下金沙天险,令追敌望江兴叹。

    后来,黄镇等创作了名为《一只破草鞋》的活报剧,对敌人数十万大军千里追击,却只在金沙江边捡到红军丢下的一只破草鞋进行了辛辣地讽刺,同时热情地歌颂了红军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抢渡金沙江的伟大胜利。

    这场伟大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努力付出——船工们“连日连夜划呀划呀,手臂划肿了,脚也站酸了,可是精神上无比愉快,老感觉有使不完的劲”;离不开红军出色的动员、组织和宣传工作;离不开红军队伍的严明军纪、令行禁止和万众一心。

    这场伟大的胜利,红军三万人仅仅依靠七只渡船,便从容不迫地抢在敌人赶来之前渡江北去,跳出蒋介石苦心谋划的数十万部队围追堵截的包围圈,粉碎了敌人欲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使红军重新占据战略主动。(中央党史研究室 徐嘉)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