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老干部,济南解放后,在当时的山东省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任书记员,正连职,这是我知道的父亲的第一个干部职务。
先说说父亲一生中的“变”。全国解放后,父亲以连级职务转业到山东省公安厅工作。1956年积极报名申请,跟随华东二级战斗英雄慕思荣到黄河三角洲开发创建黄河农场,即现在的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慕思荣任党委书记,父亲任党委秘书。1964年父亲下基层单位担任连队指导员。1966年,由于历史原因,父亲被停止工作,停发工资。1972年恢复工作后,父亲辗转多个基层单位,或任营助理员,或任连队长、指导员,或抽调到重点项目从事临时性的工作,最后倒在基层工作岗位上。那时,父亲59岁,距办理离休不到一年时间。
父亲一生中工作岗位的变动真够多的,基本都是接受组织谈话、领取组织调令、到新单位报到工作。母亲带我们一家乘马车或拖拉机,收拾一下简朴的行李和柴草(那时几件所谓的家具都是组织配备,调走时要交公),跟随到父亲新的单位开始新的生活。父亲留在省城的战友,好多担任了县处级、厅局级领导职务。父亲的工作岗位变动虽频繁,但都是围绕着基层“转圈圈”。我们兄弟姐妹有时在家为父亲鸣不平,但他一点都没放在心上,他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工作是组织安排的,我必须无条件服从”。
再说父亲一生中的“不变”。那就是从省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书记员,到最后一个职务连队党支部书记,一直是正连级职务。但我感受到,父亲真正不变的是那颗对党矢志不渝的赤胆忠心,以及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坚定不移的党性原则。
在父亲一生的“变”与“不变”之间,还有一点“微变”。父亲的工资从起初核定的行政20级,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级别都没变,工资一直是每月60多块钱。70年代末遇有调整工资时都是按人员比例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调升。父亲认为自己在基层已算高工资了,每次都是主动放弃晋升工资。直到父亲去世前,随工资普调至行政18级。也就是说,父亲从起初核定工资标准起,一生只涨了两级工资。
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深入开展,我在思考怎样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时,想起了父亲平凡而光荣的一生。父亲一生是平凡的——职位“卑微”,默默在基层奉献了毕生;父亲的一生又是光荣的——作为一名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老干部,父亲一生坚定信念,永葆本色,忠贞不渝。我们这一代人,有些同志,包括我自己,在某些时期、在一个职务或岗位上工作没两年,眼睛就盯着下一个职务,不是把精力用在研究怎样干好工作上,而是整天琢磨如何进位。我们用老一辈共产党员作为镜子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会脸红出汗呢?(东营市纪委派驻第七纪检组赵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