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指出,青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在参与调查的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中位居第一,其中,在小学、初中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满意度方面位列第一,在校际差异方面位列第二。
莱西市院上镇武备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以前,大部分校舍建于上世纪80年代,半数校舍为D级危房需拆除重建,三分之一校舍为B、C级需抗震加固,课桌椅也都是上世纪的。新学期里,308名学生也迎来新变化——身处修葺一新的校舍中,坐在可升降的课桌椅旁,听课的感觉都和以前不一样。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开始,我市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彻底消除了危房,还新建了厕所,更新了师生课桌椅。近年来,青岛市坚持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摆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薄弱学校和薄弱环节,令许多像武备小学这样的学校旧貌换新颜,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在中小学“硬件”升级方面,青岛市以新建居民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学校规划建设为重点,积极适应城镇化推进、新功能区建设和计划生育、户籍制度改革等新形势,加强学校规划建设。《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2014-2020年)》出台并规划新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学校325所,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
我市还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现代化学校建设,2008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2年底,市本级安排约16亿元用于改造校舍和更新教育设施等,全市普通中小学均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2012年起,以提升学校装备现代化水平和内涵发展水平为重点,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启动,截至2015年,全市87%的中小学达到市定现代化学校标准。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一直是青岛市中小学建设的“重头戏”。我市坚持在资源配置上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扶持机制。2008年至2013年,市级财政重点支持5个农村市(区)改造近 600所农村薄弱中小学;2014年至2015年,市级财政扶持15个欠发达镇中小学改造12.5万平方米校舍,更新4.6万余套课桌椅。2015年开始,市教育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全面改善我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着力打造“全面改薄”升级版。2016年,市级财政重点支持四市一区改造10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并纳入年度市办实事。
与此同时,我市教育均衡发展注重“软件”升级。一方面,青岛市加快办学模式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2014年开始,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校辐射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等办学模式改革在青岛次第展开,采取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中小学+高校、民办学校+公办学校等合作形式,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和管理模式共享。目前,青岛市已经有三批共30所优质中小学与包括平度、莱西的镇村中小学等35所新建和发展中学校进行跨区域合作办学,全市一半以上的中小学参与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受益学生数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50%。
另一方面,我市还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交流工作力度,让均衡教育从均衡师资开始。青岛市今年启动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工程,计划到2017年为乡村中小学配备1400余名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青岛市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尤其是优秀校长、教师在“县域”内的统筹调配力度,建立定期交流制度。仅2015年一年,青岛市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骨干教师比例分别为 36.7%、16.3%、32.8%,分别比2014年增长14个、4个、6个百分点。
均衡发展是青岛教育的不懈追求。我市正在研究制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城乡统筹治理、全力扶弱扩优、全域一体发展的原则,统筹新老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一个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平普惠、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发展新格局将会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