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民在整理全国各地报纸。
青岛新闻网讯 报纸的新闻记录时代,也承载着历史变迁。可当报纸过期泛黄,上面的新闻也就变成旧闻,这样的报纸大部分被遗弃,废品回收站和造纸厂纸浆炉是它们的最终归宿。但对王纪民来说,这些过期报纸在他手里就成了宝贝。
从1984年至今,王纪民在全国各地淘换各种报纸,家中已经收藏了上万种不同的报纸,如果按份数计算,得有两三万份,其中包括许多报纸的试刊号、创刊号、号外、终刊号,以及解放初期的各种报纸。喜欢写作的王纪民将这些报纸整理分类,并以此撰写了300多万字的藏报文字,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刊登,甚至还根据自己收藏报纸的经历,撰写出版了《当代集报风采》图书。(摄影/马栓柱 文字据《青岛早报》)
“扑克牌”报
收藏旧报堆到房顶
王纪民家是一个不算很大的二室一厅住房,除了客厅以外,一间作为卧室,另一间就成了他的书房,这两个房间里到处都堆着他藏报的纸箱。特别是在一间不大的书房中,三面一直顶到天花板的书橱被藏报塞满,中间的书桌上也高高低低摞得全是报纸,“这些报纸我都按地区和年代分类装箱,为了防潮,纸箱里面全部用塑料袋包着。”
王纪民说,他的书房被藏报包围,就像一个报纸堆砌的城堡。平时除了上班之外,他回家就坐在“围城”里,沏上一杯茶,翻开藏报夹,往事就随着茶香和泛黄的老报纸弥漫开了……
《大公报》1950年8月1日
下乡读报是业余乐趣
“在农村下乡的时候,看报纸是我唯一的娱乐生活。”王纪民告诉记者,1975年他19岁时,被分配到莱西农村下乡。劳动之余无事可做,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王纪民就托亲友从市区带报纸来看,一次就是攒了两三个月的一大卷。虽然都是些过期的《青岛日报》,对于没有什么书读的王纪民来说,也是如获至宝了。遇到报纸上刊登的感兴趣的内容,王纪民就把这张报纸保存下来。就这样,他在无意之中,由读报慢慢地发展到集报。
1984年,王纪民在《中国报刊报》的中缝里看到一则交流报纸的启事,这是外地一个报纸收藏爱好者刊登的旧报交换广告。“原来报纸还可以交换。”王纪民自此心里豁然开朗,这成了他正式收藏报纸的开始。从此,他就开始与外地的报友联系,逐渐与全国各地的藏友建立联系,形成遍布全国的集报联络网。每当哪个地方报纸有号外,大家都会刻意多买上几份,以便与其他藏友交换自己没有的报刊。
“手掌报”
藏报建图书馆式目录
王纪民告诉记者,他集报的种类最初只有 《青岛日报》,到现在为止,王纪民已经收藏了全国各地上万种不同的报纸。一些报纸为了备份利于交换,一种报纸就保留了四五份,按此计算,他家中收藏的报纸得有两三万份。其中的藏报有《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国家级报刊,也有地市级报纸和企业内部编印的报纸,甚至还有收藏爱好者自己编印的家庭报。
这么多的报纸放在一起一丝不乱,王纪民细心地为这些藏报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目录档案。按地址、年代、专栏、内容等特征分类,形成了一整套图书馆式的报纸资料系统。无论需要哪份报纸,只需翻开目录档案都能轻松从收藏箱或报夹中找出来。
《大众日报》1949年12月3日。
《青岛生活导报》试刊号有总编签名
王纪民的收藏中,有《青岛早报》创刊号等过往的许多重要报刊。其中还包括 《青岛早报》更名前的《青岛生活导报》试刊号和创刊号。其中1995年10月12日的《青岛生活导报》试刊号上,王纪民当年还专门找到当时报纸的总编辑和副总编辑,在这张报纸上签名留念,让这张报纸更有收藏价值。报纸在特殊日期出版的特殊报纸也是王纪民的收藏专题,其中有一个就是“百版专题”,里面就是一份首次刊发超过100个版面的当天报纸,里面《郑州晚报》2012年5月30日发行的672版报纸,成为报纸收藏中的版面之最。
《胶东日报》1949年9月30日。
为张旧报聊天1小时
“收藏报纸得细心,还得有耐性。”王纪民每到周六周日,就到各个文化市场和旧货市场转悠,留意身边的每一个摊位,试图发现旧报纸的踪影。一次在安徽路文化市场的摊上,王纪民偶然在一镜框背面发现一张上世纪30年代的 《青岛新民报》。这是镜框主人当年为了保护镜子垫在里面的,没想到这张报纸却因为镜子的保护保留到现在。王纪民大喜过望的表情,让旁边精明的摊主一眼看穿。原本整个镜框只卖百十元,摊主却对这张旧报纸报价80元。王纪民当时没带那么多钱,他就坐下来与摊主聊了1个多小时,终于感动了对方,打折买回这张珍贵的报纸。王纪民一次在路上看到一张被无数人脚踩过的企业报,他细心地捡回家,之后找到这家企业,托人要来一张新报纸,将这张踩过的报纸换掉,增加了收藏种类。
《山东红卫兵》报,1968年8月8日。
“一支笔”能藏善写
王纪民不仅收藏集报,还对这些报纸整理研究。王纪民对报徽、专栏、版面等方面学习研究,边收集报纸,边写藏报心得。这些年来,他每年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发表上百篇藏报相关的文章,到目前已经撰写了300多万字文章在报端刊发,被集报圈的藏友称为 “一支笔”。1991年,王纪民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集报展,1992年又被评为 “集报界十大新闻人物”。2004年,王纪民撰写22万字的《当代集报风采》图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王纪民告诉记者,他今后想把自己收藏的每一种报纸的经历都写成一段收藏故事,这里面有快乐也有艰辛。
《青岛新民报》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3岁孙子受爷爷影响,也喜欢报纸,他高兴地展示自己的“生日报”
12生肖名片报
儿子利用“跑火车”之便,回家总是带回来各地报纸,送给他爸爸。
妻子整理收发来自全国各地交流交换报纸的邮件,也成为她的分内事。
王纪民向新闻网记者展示自己珍藏多年的不外露《人民日报》创刊号。
左:塑料报、布报、手帕报。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