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几枚普通的银毫子,是井冈山的一位理发师捐献出来的。在这背后,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
1928年夏,在新城南门街边一隅,有一间小小的理发铺。漆皮剥落斑斑的门面,没有任何招牌和广告,不知道的外乡人自然不明白这间矮小平房是干什么用的,但本地村民谁会不知晓?尽管少有慕名而来的外地顾客,却也不乏源源不断的“自己人帮衬自己人”的本村顾客。
黄应发是这家理发铺的主人,这铺子是从爷爷辈传下来的,三代人靠着这吃饭的手艺,日子倒也安稳。虽是生意人,但他性格温厚,待人真诚,童叟无欺,整天乐乐呵呵,街坊邻里们哪怕不理发也愿意待在他的铺子里侃天聊地。
一天,对面布店的伙计告诉他:“听说前些天两支部队在新城一带打了一仗,不晓得哪军得胜了。”
“管他哪个得胜,只要叫我们老百姓过安生日子了,就是好军,我就拥护。”
这天下午,理发铺里突然热闹起来了。来了几个面容稚嫩、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小兵,脸上却掩饰不住的快乐。口里说着:“这仗打得真漂亮!”
黄应发一边听着,一边帮他们理发。很快第一个理好了,只见那小兵从怀里摸出一枚银毫子放在桌上,说了句“谢谢老板”。黄应发还没来得及明白过来,那小兵就离开了。接下来的几个人都是如此,理完发,放下钱,道声谢就走人。一时间铺里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说:“我们红军是为穷苦百姓谋利益的军队。”黄应发一听马上明白过来,说:“你们就是红军对吧?我就说呢,你们通情理,讲道理,是我们自己人的部队哩。”
理完所有人的头发,黄应发说:“你们都是好人,我老黄乐意帮你们免费理发。”红军战士们笑着说到:“那可不成,请人为自己做事要付钱,这可是我们红军的纪律哩!”
黄应发内心非常感动,他将几枚银毫子一直珍藏,解放后捐献给了人民政府,后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瞻仰的珍贵文物。(江西省吉安市纪委)
上一篇:寻访来时路(组诗)
下一篇:“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