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围绕构建“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厂网协调、泄洪顺畅”的大排水体系目标,不断推进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升级改造工程,污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监管系统全面完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稳定在95%以上,连续多年在全国三十六个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考核中名列前三。仅2015年一年就处理污水5.24亿立方米,减排COD(化学需氧量)26.7万吨。
污水处理排放一级A标准全国最高 青岛的污水处理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已开展相关实践。1993年,海泊河污水处理厂(8万立方米/日)建成运行后,青岛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更是迈入了快速发展期。据统计,从1993年起,全市相继建成投产2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了污水处理网络构筑,提前实现了“一县一厂”的目标。
数量有了,品质更要提高。2010年起,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青岛第一时间启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按照一级A标准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调整。一级A标准是我国污水排放的最高标准,可以满足水源地排放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已经达到一级A达标排放,有力地保证了胶州湾的水环境。
为确保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质量,市城市管理局不断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制定出台 《青岛市城市排水条例》,全面实行城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许可;积极推进排水依法行政进程,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及维护进一步进行规范,实现行业规范化、有序化管理;立足行政许可、排水养护、污水处理厂监管等节点,逐步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出台 《青岛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市内四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排水行业考核评估标准》等文件,建立完善“统一管理和监控”的排水管理体系;完善运行监控、水质监测、污泥处置监管手段,建立完善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系统,与相关部门联网,为实时监督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提供保障。
排水管网完善助污水全收全处理
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离不开完善的排水管道。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作为从建置之初就对排水进行规划的城市,多年来,青岛高度重视排水管网建设,为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建成排水管网9980公里(污水管网4754公里、雨水管网4505公里,合流管网721公里)、排水泵站76座(污水泵站68座、雨水泵站8座),总提升能力为21立方米/秒,实现了排水主干管基本贯通、支管网基本完善。
同时,青岛又着眼源头,狠抓污染点源治理,开展了主城区海泊河、李村河、楼山河、团岛、麦岛五大流域截污工程和海泊河、李村河、楼山河三条主要过城河道综合治理以及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通过科学的整治,几条过城河道重现水清岸绿美景,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绿色运营将污染转变成能源
今年,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将在青岛召开现场会,对青岛排水行业绿色循环运营建设经验进行推广。
据了解,我市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稳定处理、沼气发电、余热回收利用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团岛、麦岛、海泊河等污水处理厂致力于厌氧消化的研究实践,通过降解有机质实现污泥生产量的减少,同时将产生的沼气用于沼气锅炉给厂区工艺和生活供热,剩余沼气用来发电供应设备运转,从而达到变废为宝、绿色循环运营的目的。
污泥、沼气、余热的合理处置与综合利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显著。以麦岛污水处理厂为例,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厌氧消化工艺进行减量、稳定和无害处理,实现污泥减量近40%,大大节省了污泥运输和后续的处置费用;厌氧消化年产沼气约六百万立方米,其中65%的沼气用于热电联产,通过发电机和余热锅炉进行电能生产和余热回收,产生的电能供厂区生产自用,全厂电耗50%都来自沼气发电,全年沼气发电量为七百多万千瓦时,以青岛市居民每户年均用电量1200度计算,相当于6000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其余沼气则通过燃气锅炉进行热能生产,供消化工艺自身加热和厂区职工淋浴、冬季供暖等生活使用,每年相当于节约天然气二百多万立方米。该厂自投产运行以来,在工艺运行方面从未购买过燃料。六年多来,麦岛厂通过沼气发电,减少碳粉尘排放16255.2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387.51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1792.86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896.43吨,环境效益极为可观。
凭借在保护海域环境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突出贡献,青岛市的污水处理系统荣获了山东省排水行业第一例人居环境范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