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顺市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紧紧围绕提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总目标,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1月18日至22日,安顺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政协安顺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将审议和批准《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等。代表、委员热议过去五年的发展成绩,为实现2016年工作目标重点和“十三五”宏伟蓝图建言献策。点赞“十二五”
1、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2013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获国
2013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获国家批准立项,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基本建成,西秀区列为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和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
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轻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8.6%、48.8%提高到24.8%、67.5%。农业现代化稳步提升,蔬菜、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旅游升级版成效明显。大数据、大健康、新型建筑建材业等新兴产业欣欣向荣。
3、城乡变化尤为显著
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城乡环境更加优美。村镇建设欣欣向荣,旧州、夏云、白岩、格凸河等一批特色示范小城镇建成。西秀区和夏云镇获全国第三批城镇发展改革试点。
4、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扎实推进“绿色安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营造林133.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建成18个城区山体公园、小型游园。
5、社会事业更加进步
全市农村扶贫对象从2011年的74.65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4.42万人,先后有2个县、40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教育、文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展望“十三五”
“十三五”预期目标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
2)产业扶持3.75万人、新增就业扶持5300人、教育扶持2.3万人、“两无”人员民政低保兜底16.56万人
3)建成20个省级特色美丽乡村
4)实现全年接待游客4875万人次以上,增长25%,旅游总收入480亿元以上,增长27%。
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6)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
1、脱贫攻坚
为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市加大投入力度,市级财政统筹安排2.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实现产业扶持3.75万人、新增就业扶持5300人、教育扶持2.3万人、“两无”人员民政低保兜底16.56万人。
2、继续抓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启动安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20个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魅力独特、宜居宜业宜游的省级特色美丽乡村。
3、旅游业求突破
加快旅游业态创新发展,推进黄果树、龙宫、屯堡旅游景区管理一体化进程,提升景区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展“屯堡文化汇”活动。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游客服务体系,建成一批景区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实现全年接待游客4875万人次以上,增长25%,旅游总收入480亿元以上,增长27%。
4、打造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上、在政府自身建设上都实现新的突破,实现“十三五”开门红。安顺市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2万人;减少农村扶贫对象6万人;完成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庭院硬化10万户。
◆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新增创业2400人,创业带动就业9600人。
◆确保城乡低保标准在2015年基础上分别提高10%和18.6%。
◆完成新建改扩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4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200个;规范建设公办性质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建成计生家庭服务中心5个。
◆建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食堂100个。
◆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20个。
◆完成虹山湖景观整治二期工程建设。
◆建成中心城区山体公园(游园)10座。
◆完成贵安大道(主城区至平坝)、二环路公交站台建设;调整优化城乡客运路线,开通主城区至旧州旅游专线;
◆完成主城区公共停车位1000个。
(贵州日报:方春英、 冯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