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专家先把手机交给工作人员保管,咱们这次评审要实行半封闭管理。”昨日是我市自今年6月开始推行科技奖励改革之后举办的首场本地评审会,评审专家一进场就感觉到了与往年完全不同的 “气场”。首次实行电脑打分、系统留痕,首次全程进行录音录像,当天评审结束当天公布结果,一系列的 “阳光”手段显示出市科技局改革科技奖励项目评审的决心。
昨日上午,国土、环保组的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参评项目启动了现场专家会审。第一个参评项目是中国海洋大学的 《混凝土结构锚固问题中的Ⅰ、Ⅱ型断裂分析》,专家们集体看完项目的视频汇报之后,当场拨打了项目完成人杨树桐的电话进行提问,完成人答辩结束后,专家们在电脑上进行预打分。当天上午的15个参评项目全部答辩结束后,评审专家们当场提交了所有的系统打分。据了解,系统打分提交后任何人都无法再进行修改,因此所有参评项目在本组别的排名序列也当即予以确认公布。这些全新的评审流程,最大限度地确保了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
市科技局成果处处长吴新告诉记者,以前的青岛市科学技术奖推荐权只限于各个行政单位,而且推荐有限额,门槛又较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单位在内部“分果果”的局面,导致部分高质量项目报不出、个别低水平项目充数的现象,同时还存在着论资排辈的弊端。今年6月,我市正式出台了 《关于改进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意见》,就强化市科技奖励目标导向、推荐和评审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该项改革举措顺应了新时期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需求,在省内首次开展创新团队奖励,在国内首次开展科技创业奖励,取消了限额,拓宽了推荐渠道,科协下属学会、行业协会、孵化器和宣传科技创业的新闻媒体等社会资源都获得了推荐资格。改革还降低了原先对参评项目产生经济效益的要求,给一些创新创业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同时提高技术门槛,要求参评项目必须有国际学术期刊论文、论文要全文公示、有两件以上发明专利等“硬杠杠”,使参评项目质量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