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类 > 正文

让改革释放更大的发展红利

来源:大众网 作者:王常勋 2015-10-17 10:09:32 字号:A- A+

    编者按: 今年7月召开的山东省委十届十二次会议确定,山东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精准有效的措施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着重把握“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八个方面新进展。围绕这个主题,10月12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在济南启动。活动将通过全国新媒体的视角,全方位展现山东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迎难而上、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和成就亮点。

    10月7日起,大众网、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官方微博、微信全平台推出系列文章——行稳致远在担当,围绕“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从项目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六个方面,宏观讲述山东“稳调”故事,全景呈现为“走在前列”而奏响的山东乐章。

    “行稳致远在担当”(96)

    让改革释放更大的发展红利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王常勋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来临,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以出口、投资和消费为龙头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愈发疲软。令西方国家眼羡而为中国所充分利用的“人口红利”也日益临近“刘易斯拐点”。更为重要的是,多年来由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拼资源等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各类隐患和危害愈来愈明显。破解发展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践行党的“四个全面”的执政方略,培育和壮大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的“新引擎”,都需要政府进行改革创新。李克强总理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政府处在改革创新的前沿,担负着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改革创新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让改革释放更大的发展红利已成为各级政府最迫切、最现实的不二选择。

    一、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如前所述,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的新常态下,要克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只有靠改革去探寻新的破解之道。

    (一)“四个全面”的实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期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期发展目标,就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三十多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在当下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永续的强大动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彻底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

    (二)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到中等收入水平(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12000美元)后,经济发展开始趋缓乃至停滞。这种状态下的经济体既难以与先进经济体的高新科技创新相竞争,也难以与低收入经济体的廉价生产成本进行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近百分之十的增长率,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2014年GDP已超过10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为7575美元。取得这样辉煌成就的背后,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国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正是凭借着人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出口带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在得到较快的增长的同时,多年来依赖的“人口红利”的发展优势在逐步弱化。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一般意义上的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消退,人们开始担心我国经济真的开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发展的魔咒。

    要打破经济继续发展的这一桎梏,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就需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从保证劳动力自由流动入手,扩大劳动力供给、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需要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调整现有的《劳动合同法》,增加劳动关系的灵活性,用制度创新保障劳动力在全国的自由流动。

    (三)“调结构、稳增长”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依赖“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同时,那些科技含量低、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造成的产能过剩,成为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大瓶颈。我国经济产业门类大多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行业,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等,都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机构,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实现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际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缓慢等等,导致中国经济在近几年维持中高速增长已属不易。但是持续壮大的庞大的就业群体和群众对生活水平渴望提高的新期待,又要求我国经济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否则就业会不充分,民生改善的目标难以实现。新形势下,要实现经济有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增长,壮大发展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要实现这一转型发展目标,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清除阻碍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别无其他。

    目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

    二、统筹协调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头绪繁多,任务繁重,需要我们统筹把握,协调推进。改革既要有完备、科学的理论设计、顶层设计,又要有高效、强大的执行力去落实去践行。同时,改革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需要强大的战略定力,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一)坚持以公平正义为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理念。改革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导向直接决定了改革的方向与目标,从而决定了改革的成败与效果。著名学者孙立平教授认为,公平与正义是凝聚变革共识,形成变革动力,超越各种分歧的重要基础。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否通过改革建立起完备健全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

    以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为变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实质上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理当以健康的心态凝聚改革的共识,形成有利于推进改革的“势能”,尽最大可能争取支持改革的正能量,减小和破除阻碍改革的障碍和阻力。要实现上述顺利推进改革的诸项条件,只有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和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获得应有的权益。

    (二)坚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的多次改革变法,大多都伴随着血雨腥风。既使处在现代法治社会,顺利推进改革也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政治智慧。面对利益固化的趋势,如何突破“不愿改”的樊篱?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如何解除“不敢改”的顾虑?面对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险滩和暗礁,如何走出“改不动”的困境?破解上述疑虑,无疑都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与政治智慧。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发扬三种精神。一是壮士断腕的精神。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果不痛下决心深化改革,以毅然决然的态度加以解决,就会积重难返,危及整个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我们必须坚决走出“GDP崇拜”的认识误区,敢于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政府部门必须勇于在自己身上“动刀子”,切实转变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锲而不舍的精神。目前,我们既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老问题,也面临发展起来后收入分配不公等新问题,更有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利益关系呈固化趋势等种种挑战。面对诸多躲不过、绕不开的“硬骨头”,唯有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锲而不舍的精神贯穿到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才能继续推动改革。三是顾全大局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在大多数人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得到优先考虑和逐步满足的同时,也必然有一小部分人、个别群体的利益会受到损失。因此,作为深化改革的主体,我们每一位政府领导干部、每一位政府公职人员都应发扬顾全大局的精神,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做深化改革的促进者,积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坚持改革“先行先试”的基本经验和做法。改革就是向未知领域探求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性,风险性、不可预测性本来即是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功经验告诫我们,面对我国疆域广阔、地域差别大、各地发展不平衡等现实条件,改革不可能全面同时铺开,同时推进。否则,改革的代价和成本无法掌控,结果也很难尽如人意。因之,邓小平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典理论。众所周知,当代中国的改革发轫于农村地区,后来才推广到城市社会;先有农业的改革,后有工业改革的跟进;先从沿海沿江的对外开放,后又推广到广大的内陆地区等等。总之,改革先从条件成熟的局部地区起步,然后总结经验教训,把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做法推向其它地区,这样既积累了改革的成功经验,又避免了大范围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挑战。“先行先试”也成为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获得的重要成功经验,并为世界各国学习借鉴。

    在启动新一轮改革的新时期,“先行先试”仍是我们需要遵循和坚持的基本经验和做法。近两年来,由上海自由贸易区开始,我国今年又划定广东、天津、福建三个省、市的局部地区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自由贸易区,这无疑是改革“先行先试”经验做法的又一例证。同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包括政府制度创新、政府职能机构改革、社会发展领域改革等等,都要求我们在坚持“先行先试”基本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和深化。

    (四)坚持改革决策高效执行力为重要保障。改革作为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创新,它既有静态的改革政策战略设计,涵盖改革要实现的目标、改革实施的主体、改革的对象、改革已具备现有的条件、改革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改革效果评价等等。要把改革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更重要的需要有一个具有强大政策执行力的团队去落实各项决策,这也是衡量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为自上而下推动的改革,上级政府在搞好改革顶层设计的同时,工作的重心应转移到对改革过程和效果的督导评估上来。同时,作为地方政府和具体执行各项改革部署的部门单位,更应该把改革执行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制度,来保证改革决策不打折扣的得到落实。改革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贯彻落实各项改革决策的主体即政府公务人员的执行力,影响公务人员执行力的因素有个人的观念、素质和能力、政府的体制机制、客观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要提高政府推进改革的执行力可以多方面的采取措施,比如提高改革领导小组尤其是处于领导层级人员的重视程度,强化改革领导小组机构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破除官本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养成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等等。提高改革执行力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争取改革预期目标的如期实现,在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党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叮当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