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材料正在进行红外线测试的试验
用生物石墨烯做的智能内衣,具有内暖作用
七年研发之路
“圣泉模式”攻克高成本难题,秸秆玉米芯提取“廉价”石墨烯
石墨烯自2004年被发现后,全球对其研究的热度始终不减,但却一直面临着高质量石墨烯制备和快速高效转移两大关键问题,石墨烯的产业化和多领域应用也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由于石墨烯制备成本过高,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无法让大多数人买得起,再次加剧了产业化、商业化的困难。
我国是目前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但技术尚处培植期,下游产品和市场开发不足,由于制备成本过高,石墨烯技术现在大部分仍停留在科研阶段。整个产业链到目前为止仍未实现疏通和整合。近年来,在国内外新材料行业中屡有惊人之举的圣泉集团也加入了石墨烯研究和应用的探索行列。
加快圣泉集团研发生物质石墨烯服饰的原因,还有姚穆院士讲到的一个真实的例子。
1998年,83万军人参加抗洪抢险,73万人下水营救,在下水救援的军人中有83%的人脚部糜烂,73%的人股骨沟糜烂,这个情况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针对院士讲到的这种情况,圣泉集团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将生物质石墨烯服饰赋予杀菌抑菌、低温远红外等优异性能,能使细菌不再繁殖并最终消灭,同时,远红外功能对于加速微循环,保障皮肤健康作用的十分明显,石墨烯服饰的问世,有望真正解决脚部糜烂和股骨沟糜烂等难题。”
济南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讲起生物质石墨烯暖纤维的研发过程如数家珍。他说,圣泉集团从2008年开始,和国内外众多院校合作研究有关石墨烯的课题。目前,圣泉不仅从植物秸秆玉米芯中创造性地生产出了生物质石墨烯,而且还生产出了玉米芯纤维,同时将石墨烯与玉米芯纤维复合生产出内暖纤维,并实现了工业化大生产。圣泉集团新建的全球首条年产量100吨的石墨烯生产线已正式投产,计划明年完成1000吨/年石墨烯生产线的建设。圣泉集团制备石墨烯所用材料均为价格低廉、数量庞大、来源广泛的农作物秸秆,在实现石墨烯工业化充分量产之后,将拥有产量和价格的双重优势。
由于研发、应用、生产实现了一体化,圣泉集团绕过产业化障碍,在石墨烯产业内创造“圣泉模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圣泉集团制备石墨烯所用材料均为价格低廉、数量庞大、来源广泛的农作物秸秆,在实现石墨烯工业化充分量产之后,拥有产量和价格双重利器的圣泉集团不仅获得了重新架构企业竞争优势的契机,更将对中国石墨烯产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关链接
圣泉36年只做一件事,把植物秸秆利用到底
济南圣泉集团始建于1979年,前身是国家“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华的156个项目之一,总部坐落于中华老字号“瑞蚨祥”绸布面料为代表的全国“祥”字号连锁商发祥地章丘刁镇,36年来,公司只做了一件事——致力于各类植物秸秆的创新研发与综合利用,目前集团拥有生物质综合利用产业、三大树脂及复合新材料产业、健康产业、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主导产品呋喃树脂、酚醛树脂产销量分居全球第一和第三,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还是神州飞船保温原材料指定制造商。2014年7月28日,公司登陆上市“新三板”。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是企业的根本出路。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谈及圣泉石墨烯生产线时说,圣泉集团遵循“模仿创新、独立创新、合作创新”相结合的“集成创新”理念,实现了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说,圣泉在创新上迈出了一大步,追求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在保持传统的呋喃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泡沫陶瓷过滤器等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公司进一步融合新技术,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向复合新材料领域纵深发展,产品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创新,目前生物质纤维素及木质素系列新产品、“安特福”建筑节能绿色保温材料、“轻芯钢”轨道交通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等新材料、新产品市场活力逐步释放,公司将朝着中国新材料领域引领者目标迈进。(记者张进刚 姜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