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美国的《时代周刊》(Time)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同时大篇幅的采访报道了青岛市立医院副总院长谭兰教授和郁金泰医生带领的研究团队发表的关于阿尔茨海默症可调控危险因素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谭兰教授领军的课题组在难治性癫痫临床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近期多篇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上发表,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生活方式等成为制定预防AD策略的靶点
作为研究成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郁金泰医生介绍,全世界每一百个60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会有5-7个AD患者。据2010年数据报告,全世界痴呆人数为3560万,研究者估计该数值会每20年翻一番,到2050年将过亿,而最近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900万痴呆患者。AD为常见的痴呆类型,约占整个痴呆人群的60%左右,为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负担。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研究者从未停止过对该病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的探索。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有效”治疗AD的药物诞生。因此,对AD进行提前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郁金泰介绍,关于如何降低AD发病风险,既往的流行病学及遗传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数量巨大,但结论不统一的线索。从是否可预防的角度来讲,阿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不可调性因素和可调性因素。前者包括遗传变异、衰老、女性等;而后者涉及原有躯体疾病、生活方式、职业、临床药物/治疗、血生化因子、饮食和精神心理因素--而这也正是谭兰教授带领课题组制定预防AD策略的潜在靶点。 多家国际知名新闻媒体报道AD研究成果
“谭兰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自2012年就打算做一项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庞大的探讨AD可调性风险因素的系统工作。”郁金泰表示,然而,由于工作量巨大,一直到2013年底,聪明、敦厚、勤奋的90后研究生徐伟欣然答应承担主要工作,接受这个挑战。
在谭兰教授的带领下,整个研究团队在统计专业老师的协助下,历时1年多,通过对近17000篇相关文献的仔细阅读和筛选,最终纳入了涉及93个可调控性因素的323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由于工作量巨大,仅整理后的分析结果就有400多页。成稿后首先选择了大家比较喜欢的四大老牌医学期刊之一的BMJ杂志投稿,BMJ主编建议转投到其旗下这个领域的专业期刊JNNP杂志,本文投JNNP杂志后受到副主编英国神经精神协会主席AlanCar-son教授的青睐,他不仅肯定了该研究的重要意义,还表示愿意协助修改这篇文章,在他的协助指导下,文章修改后很快就被BMJ出版社选为媒体发布,BMJ向媒体发布和推送该研究报道后,美国、欧洲、澳洲的国际顶级媒体TIME、U.SNews& World Report、CNBC、ABC、New York Daily News、MedicalDaily、ScienceDaily、HealthDay等都做了大量的相关采访和报道,并在其官方Twitter上进行推送,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很大反响和社会关注。 健康饮食模式为预防AD的最强保护因素
谭兰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研究发现,涉及药物、饮食、生物化学、心理及生活方式等36个可调因素与AD发病风险显著相关。最强的危险因素为重度吸烟,最强的保护因素为健康饮食模式,例如地中海饮食。同时该研究还根据涉及人群大小和异质性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证据等级划分。发现重度吸烟、低舒张压、中年期肥胖、颈动脉粥样硬化、亚洲人群的2型糖尿病、老年期低体重、低教育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抑郁、高收缩压和体质虚弱等11个可调控因素有1级证据支持增加AD的发病风险。对9个有流调信息的可调控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颈动脉硬化,低教育程度,抑郁症,高血压,体质虚弱,当前吸烟(亚洲个体),高半胱氨酸血症,2型糖尿病(亚洲个体))进行了人群归因危险度分析,总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达66%。另外,结果还有1级证据支持健康饮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降胆固醇药物(他汀类)、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抗炎药物、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咖啡等有助于降低 AD的发病风险。此外,可降低风险的因素还包括关节炎、心脏病、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等病史。
研究显示,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就有可能降低AD的发病风险,不仅对临床医生及一般人群制定针对AD的预防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还为将来AD防治指南的制定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同时,将来需要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或临床试验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这些可调控因素和 AD的因果关系及群体和个体的受益权重。 难治性癫痫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与阿尔茨海默症类似,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我市癫痫病的发病率为千分之八,较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同。作为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谭兰教授带领课题组在难治性癫痫临床研究上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近期多篇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上发表。
谭兰教授介绍,大部分的癫痫病为后天形成的,遗传造成的机率很小。而作为癫痫病患者,在平日的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不要经常熬夜、喝酒、抽烟以及过度玩手机电脑等带有刺激性的行为。而癫痫病的治疗方法则包括内科药物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她介绍,在我国约有的900万左右癫痫患者中,20%-30%(近 200万)的患者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称作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患者的预后极差,常伴发严重的智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病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药物难治性癫痫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无创性治疗方案,因此,在癫痫患者中尽早的预测出难治性癫痫的易患人群并积极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显得尤其重要。课题组采用全基因组分析技术对大规模的健康对照、癫痫患者和难治性癫痫患者外周血中的microRNA表达谱进行了全基因组表达分析,首次发现MiR-194-5p,-301a-3p,-30b-5p,-342-5p和-4446-3p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显著表达失调,其中miR-301a-3p对难治性癫痫有最好的诊断价值 (敏感性80.5%,特异性:81.2%)。
1961年出生的谭兰目前担任青岛市市立医院副总院长、脑科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现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首届齐鲁名医,山东省杰出医师,山东省医药卫生“1020”科技人才,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从事神经病学领域的科研、教学、医疗工作29年。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山东省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以及多家国内、外杂志编委和SCI期刊审稿专家。
在临床工作中,多年来,谭兰兢兢业业地工作在临床一线,有较高的临床诊疗水平,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病例的临床经验。率先在胶东半岛设立癫痫专病门诊,成立青岛市癫痫诊疗中心,在癫痫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方面均确立了国内领先的地位,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肯定。
作为项目负责人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医学领军人才项目等课题20余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 SCI收录临床研究论文 17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近 800余分。多项成果曾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山东医学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
目前担任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