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彩虹,阅兵训练场景美如画。郭豪摄
说起大阅兵,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气势恢宏、壮观震撼的大场景。而在这些大场景背后,在阅兵训练基地里发生的一些小细节、小情节,同样让我们触动、感动、心动。这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场景,虽不同于铺天盖地而来的惊涛骇浪带给我们震撼,但却像微波荡漾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传递给我们另一种美感。
今天,我们为读者选取的这一朵朵“小浪花”,直观上没有一排排方队正步迈进的壮观,也没有一批批战机穿云破雾的豪迈、一辆辆铁甲隆隆开进的震撼,但它们却同样让我们联想到阅兵训练的艰苦,体验到参训官兵的付出,感悟到受阅将士的光荣和自豪。透过这些平凡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受阅官兵的情怀、收获和喜悦!(本报记者周朝荣)
“舞动”阅兵村。行进中的队伍如波涛起伏,充满韵味和动感。本报记者冯凯旋摄
训练中,“华南游击队”英模方队医护人员为队员喷洒凉水防暑降温。本报记者范显海摄
“见到你们格外亲。”在阅兵训练基地慰问演出遇见本部队的战友,敬礼、握手格外亲切。 朱 民摄
钢枪与士兵。从这个角度拍夜训,别具一格。本报记者穆瑞林摄
这不是芭蕾舞,而是高强度紧张训练中间的一种放松。本报记者李三红摄
男儿偶尔也会对着倒车镜“臭美”一番。本报特约记者王松岐摄于海军某装备方队。
“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孪生兄弟陈世国、陈世民并肩战斗,双双被中队评为“训练之星”。这是训练间隙兄弟俩打电话给家人报喜。本报记者 穆可双摄
传统艾灸解病痛。阅兵保障兵站理疗师深入训练场,随时随地为官兵进行理疗、推拿、针灸等服务。 蔡波涛摄
欢乐飞扬阅兵训练基地。本报记者王传顺摄
一瓢凉水冲去满头满脸的汗珠,那叫一个痛快。本报记者朱金平摄
“我自豪,我骄傲!我们盼望着那庄严的时刻。”训练间隙,官兵们向采访的记者表达心声。本报记者 柳军摄
为了那一天
■本报记者 刘业勇 配诗
每个动作都是坚强的源头
每个表情都是威武的依据
你们是从几百万军队的大方队
走出的一支支钢铁劲旅
灵魂和血液中红色的基因永远伴随
让一根细细的线
来解释你们的整齐划一
面对这根熟悉却无情的直线
你们一遍遍地重复一个动作
你们一次次地汲取体会
直至把线收回
知道你们憋了很久了
一场拉歌比赛 如鱼得水
听 那声嘶力竭的呐喊
听 那排山倒海的旋律
如风入松涛 如洪峰涌动
战士手握话筒满心欢喜——
父亲 这里训练很辛苦
但惟有辛苦才进步 那一天
到电视画面里去找我
儿子一定会争气
妈妈 我吃的好 睡的香
您放心 保重身体
亲爱的昨晚我又梦到你
待我从长安街走过
戴着军功章去找你
女演员 来慰问
见到战士先敬礼
然后献上一首歌
如汩汩山泉润心脾
一支歌 一段舞 振士气
脱下迷彩服
露出你们红肿的四肢和身躯
以及被口令和时间
磨破的伤口和血迹
它们在诉说着主人的坚韧
它们在证明着士兵的无畏
军医 拜托你拿出浑身解数吧
拔罐针灸推拿按摩揉腿……
为了那个神圣的时刻
为了一个个争强好胜的兄弟
老兵对着镜子秀一秀自己
又瘦了 皮肤也更加黝黑
但你的表情坦然 笑得欣慰
此生也许只有这一次机会
不留遗憾 只争朝夕
搂着肩膀一起踢腿
超出标准的高度
越过左右的距离
把规定动作先放放
伴随着欢呼
伸展放松扭曲越位倒地……
一旦爬起来
又是一条血肉组成的铜墙铁壁
太热了 顾不上脱军装
你洗起了“淋浴”
让塑料桶里的水
冲走你头上的汗水和疲惫
风雨之后是彩虹
每一个成功都不随意
一组训练花絮
是花朵之绿叶 作品的点缀
是一部巨著的跋
是一首史诗的序
是一首交响乐恢弘的序曲
是一杯加了糖浓浓的咖啡
是小溪之于江河
是沙石之于地基
这一切 都被身着红背心的
摄影师悉数收纳 装进相机
再变成我炽热的诗句
姿势不同 动作各异 但是
当那个朝思暮想的时刻来临
这些细节会瞬间集结
交给一个口令去统一
你们如期组成
一个个钢与铁的洪流
一方方血与肉的方队
从这里走向长安街 天安门
走入世界的视野
踏着如雷的掌声和欢呼
上一篇:直击:阅兵村里的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