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不断优化的产业载体,青岛国际海洋装备科技城在青岛高新区加速崛起。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高新区已累计引进包括海工装备业界龙头中船重工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迪玛尔国际深海装备产业园、中船重工轨道交通、光纤传感器产业化等在内的40余个高端海工装备产业项目和研发机构,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据了解,高新区主要是通过构建“五个一”的格局,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即:一个园区、一个龙头、一个孵化器、一个产业联盟、一个服务平台。一个园区,即海工装备产业园,已投入运营并获批青岛市海洋装备产业特色园区。一个龙头,即发挥好中船重工集团引领作用,依托占地800亩的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暨青岛国际海洋装备科技城项目和占地600亩的中船重工海洋装备产业园,带动710所、714所、719所、716所、725所、北海船厂、388厂等中船系在高新区设立分所和产业化基地,辐射其他海工装备类项目落户,形成海工装备研发和产业集聚区。一个孵化器,即规划建设26万平方米的蓝湾创业园孵化器,专业用于引进海洋装备产业创业项目,提供从研发、孵化、加速到产业化的一条龙服务。一个产业联盟,即整合40余家海工类企业,组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商会”。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即建设海工装备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科技项目服务、创业服务、法律事务支持、政策指导等服务。
“五个一”的格局,加速了高端海工装备产业项目的集聚,与产业链相关的高端研发、技术交易、金融等相关资源也纷纷集聚。目前,高新区已与中国海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共建 “海洋工程与技术联合研究孵化中心”;设立了国家海洋技术交易市场,形成海洋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数据平台和交易平台;发起设立总规模2.5亿元人民币的青岛海洋基石基金,总规模1亿元的海华蓝色领军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发展的生态日益优化。
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下一步将重点瞄准海洋观测探测仪器、船舶配套、海洋油气开采和北斗导航四个产业方向,在海洋观测仪器装备、海洋探测仪器装备、船舶装备、深海仪器装备、海水综合利用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和海洋新材料装备等7个领域重点突破,争取到2020年,青岛国际海洋装备科技城初具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50亿元,海洋装备科技城及产业园面积达到1500亩,海洋装备类企业达 100家,海洋装备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前沿海洋装备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装备产业技术体系,建成具备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科技领先、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海洋装备科技创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