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峥嵘岁月 红透齐鲁——抗战看山东”网络名人行活动来到第二站临沂。抗战时期的临沂,又称为“山东小延安”,曾是华东战区八路军党政军指挥中心,也曾长期驻扎过八路军115师。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过战斗的足迹。沂蒙革命纪念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等代表沂蒙精神的一处处展馆,向人们诉说着沂蒙大地的红色历史。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根据地有420万人,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了“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上午10点,峥嵘岁月 红透齐鲁——抗战看山东”网络名人行名博大V、媒体记者首先来到位于临沂市区的沂蒙革命纪念馆。纪念馆的设计凸显了沂蒙特色和时代特征,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实物、雕塑、场景复原、声光电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沂蒙革命战争史。“朔风吹寒屋,血衣刺心骨。新嫂取新被,洗拆忙翁故。夕阳西山落,温暖如新初。一碗鸡蛋汤,情深透肺腑。”这是展示在沂蒙革命纪念馆内一首反映沂蒙军民鱼水深情的打油诗。最后一匹布做军装,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沂蒙革命纪念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让人动容。
下午两点,“峥嵘岁月 红透齐鲁——抗战看山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纪念馆位于临沂莒南县,重点反映了创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政权——山东省政府的全过程。山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坚持华北抗战的四大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中,山东党组织领导全省军民共对敌作战7.8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53.5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及其它物资。为了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抗日根据地十万将士血洒沂蒙。
16点40分,名博大V、媒体记者来到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红嫂革命纪念馆位于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共12个馆24个展室,详细介绍了发生在鲁中、鲁中南区的“红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无私奉献和丰功伟绩,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拥军模范王步荣、舍子拥军方兰亭、宁死不屈的吕宝兰、永远的新娘李凤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是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用生命写就的军民鱼水赞歌。
参与本次名人行活动的名博之一、著名编剧于雷表示:“作为一个70后,一个电影编剧,关于抗战的很多电影我都看过,比如地雷战,地道战。不过当我走到这些场馆里,看到那些真实的图片,确实深深刺激了我的灵魂。这些纪念馆,把宝贵历史资料都留存下来,可以让一辈一辈的人都能够重新回顾那段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呼吁大家都能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
随后,名博大V、媒体记者一行来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占地1129亩,总投资2.6亿元,是国家4A级景区,集红色旅游、影视拍摄、党性教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影视基地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沂蒙》《永不磨灭的番号》《地道英雄》《平原枪声》《红高粱》等电影电视剧都是在沂蒙影视基地取景拍摄的,影视基地也被誉为中国“山村好莱坞”“中华红色堡垒第一村”。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抗战时期,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沂蒙精神不仅仅局限在过去,无论是战争年代的“红嫂精神”、“支前精神”,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厉家寨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九间棚精神”等,沂蒙精神都能随时代一起脉动,不断汇入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沂蒙,永远是一片令人肃然起敬的红色沃土。
在结束了第二站临沂的寻访后,名博大V、媒体记者一行将来到“峥嵘岁月 红透齐鲁——抗战看山东”网络名人行活动的第三站烟台,探寻胶东红色文化。(青岛新闻网记者 张进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