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抗战资料图
炸毁
爆炸后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战事愈演愈烈,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由津浦线北攻入蚌埠,而由平津南侵的敌人也要渡过黄河夺取济南。12月18日,日本陆军参谋部发出侵占山东和青岛的作战指令。同日下午4时,沈鸿烈下达了当晚8时开始引爆点火的执行命令:“爆破后由各指挥官率有关队长亲临各场复验,如不能达到预期破坏目的,各指挥官即以头授余。”下午5时开始戒严,断绝行人。晚7时50分各点火手进入指定位置,晚8时,沈鸿烈一声令下,爆破队即奋勇效命,包括日本九大纱厂、四方发电厂、啤酒厂、炼油厂、两个橡胶厂、机车厂以及码头、车站、两个自来水水源地等重要设施同时点火引爆。“从沧口、四方到市内,连绵30华里,爆炸声连续轰鸣,火焰冲天,日本人的工厂尽成焦土,只有国人经营的华新纱厂未遭破坏。”这次爆炸引起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给日本造成了上亿日元的损失,沉重打击了日本“以战养战”的阴谋。
一时间,青岛工业区及港口轰鸣不断,浓烟四起,人心惶惶,许多市民弃家出逃,以避战乱。“在青岛爆炸以后,最初3天,一般人们扶老携幼,挑着一担担的箱笼,肩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袱,有的穷苦人民只带着几件锅桶或半条败絮,这样蜂拥蚁聚,牵牵拉拉,不舍昼夜地沿着公路,向即墨、胶县、高密的乡村匿身逃难。”李先良亲见了“焦土”后,青岛民众的愁苦和凄惨。
对沈鸿烈的焦土抗战争议不一,斯诺在“七七事变”后曾两度来青,期间他采访了沈鸿烈,得知一旦日军登陆青岛,便会把日本工厂全部炸毁。斯诺当时并没有相信沈鸿烈会这么做。一周之后,斯诺乘船离开青岛前往上海,在上海听到这一消息后写道:“这依然是一种进步的象征,焦土政策,说得很多,做得并不多。这一次算是第一次有效地实施,破坏了一个敌人的根据地。”
“这是以弱抵强不得已而采取的悲壮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在物质上固然直接减少敌人的战果,在精神上尤足表示我们坚韧不屈的战意。”李先良回忆录记载,青岛的焦土抗战不是破坏自己的物资不以资敌,乃是破坏敌人的物资使之失其所有。
青岛消防博物馆里陈列的抗战时期烧毁纱厂存留的一块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