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 王曦)夏日宛平城的新砖旧瓦间,70年前那场战争留下的倾圮痕迹依稀可见。20公里外的天安门,属于胜利者的一场史无前例的阅兵式正在筹备中。
这将是中国首次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阅兵。天安门广场将成为英雄们新的“荣耀之地”。
对于这片“荣耀之地”,老战士们或许并不陌生,位于天安门北侧宫院内的太和殿广场,便是八年抗战华北战区的受降地之一。然而对于正在这里观光的人来说,无论是16岁的田雨,还是24岁的李泽津,都坦承自己从未听说过这段历史。45岁的李向前对记者说,在他的印象里,南京才是日本侵略者的受降地。
在中国饱受压迫和屈辱近代史上,“胜利”一词近乎奢侈。当八年抗战终得胜,中国人几乎是在废墟上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投降。中华民族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忆一直是悲壮多于荣耀。
随着近年来抗战史料的不断发掘和披露,越来越多的历史细节,让国际社会看到侵略者不可否认的暴行,更为世人提供了全面认识中国抗战的机会。从官方立法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到首次专题阅兵,中国正以愈发鲜明的姿态纪念这场民族的伟大胜利。
平型关、台儿庄、滇缅、湘西,这些散布中国大江南北的“荣耀之地”承载着苦难和奋争,也寄托着和平与未来。
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关,面对七七事变后扬言“三月内解决中国事变”的日军,八路军115师在此成功伏击日本军队取得抗日首胜,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8年3月开始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出动约29万人参战,迎击北犯的日军第五、第十师团等精锐部队,先后毙伤日军2万余人,收获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从滇西进入缅甸,开始了长达3年之久的对日作战。远征军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于1945年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1945年开始的湘西会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在与日军五个师团的较量中,中国军队歼敌近三万余人。湘西会战的结果最终以日军的溃退告终,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向荣耀之地致敬,并非源于对历史自满与轻佻,而是对战争代价的反省,对于和平的珍视。
在台儿庄,曾经的忠魂埋骨于运河畔。如今,古城已经恢复河运明珠之貌,而大部分建筑外依旧挂着记录战火中断壁残垣的老照片。在忻口会战遗址,当年交战双方争夺的204高地如今已恢复一片绿荫,但作为战斗指挥所的窑洞依然有人在守护。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就是这场战争胜利的“荣耀之地”。正如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的《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一书所言,中国对于7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贡献不应被遗忘。
在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贺新城看来,在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大规模纪念抗战、报道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以及捍卫反法西斯成果等活动,都是作为二战战胜国的中国,展现其自身荣耀的最好方式。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指出,纪念二战胜利一是让人铭记历史,共同缅怀这场战争给中国乃至亚洲人民带来的苦难,二是以宽广的胸怀面向未来。“不是凝聚仇恨,而是凝聚爱国力量,从而投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