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青岛老兵自述抗战记忆
我叫丁旭风,今年90岁,胶南大村镇河外村人。我1944年参军,是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26团4连1班的战士。
1945年,我曾在东北与日伪军直接作战。要说最难忘的事,是我在东北两次被敌军活捉,庆幸的是,我两次都侥幸逃脱。其中有一次,我趁黑夜溜出敌军军营,跑到了山上。那时大雪封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再加上寒风刺骨,我冻得窝在一个山沟沟里,当时已经神志不清,以为自己非在这冻死不可。
就在我绝望的时候,一辆苏联军队的运输车从山沟上经过,我连滚带爬跑上去,把车拦下了,搭上了逃跑的顺风车,成功“越狱”。虽然逃出来了,但我的脚被冻坏了,脚伤到现在都没好利索,遇凉还会疼。
打仗的日子是我这辈子最艰苦的时候,苦不堪言。在天寒地冻的东北,120斤重的重机枪,行军的时候用马驮着,打仗的时候我们4个人扛着抬着,肩膀压得出血,也不敢停下来休息,一停下来就影响作战计划。当时很多八路军战友都很勇敢,打起仗来一点也不害怕,哪里危险去哪里,我很佩服,但他们要不就死在了战场上,要不现在也都去世了,我常常想起他们。
抗战胜利后,我又随部队前往安丘、平度、胶州等地。外出打仗的那5年,我一直没有机会给家里写信。家人着急四处打听消息,但是仍没有任何的音信,都以为我牺牲了。解放战争胜利,我回到家乡,家里人看见我都以为是闹鬼了,不敢相信我活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我被分配到湖南的部队当兵。几年以后我复员回家,以种地为生。
采访手记
丁老身体还算硬朗,记者前去拜访时,他正穿着拖鞋坐在自家小院乘凉。记者发现,老人双脚结实而厚重,脚面上青一块紫一块。没错,那是40年代留下的冻伤。听说9月3日在北京阅兵,丁老打起了精神,他说:“曾经在天津打过仗,一直没有机会去首都北京看看,希望借抗战胜利70周年的机会到北京走走看看,要是能去的话,我随时准备着。”(记者 徐恺 摄影 孙志文)
鸣谢:关爱抗战老兵山东志愿者团队
在丁旭风老人的家中,他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战争故事。老人年过九旬,记忆力差,已经记不清楚参加过战役的时间和地点,只能说个大概。在交谈中,老人时不时地向记者强调:“真正勇敢的是我的那些战友,只可惜,他们要不就死在了战场上,要不现在也都去世了。”(孙志文 摄)
新中国成立后,丁旭风老人被分配到湖南的湘乡县大队第4连当兵。几年以后他复员回家,以种地为生。图为丁老向记者展示他在湖南当兵时拍摄的照片,老人手指的位置就是65多年前的他。(孙志文 摄)
图为丁老在湖南当兵时拍摄的照片,从照片上能看出来,65年前的丁旭风年轻英俊、意气风发。去年,关爱抗战老兵山东志愿者团队为他扩印了这张照片,给他留作纪念,这让老人很是欢喜。(孙志文 摄)
老人家中没什么家具,墙上贴的“中国梦”贴画是屋内唯一的装饰。听说9月3日在北京阅兵,丁老打起了精神,他说:“曾经在天津打过仗,一直没有机会去首都北京看看,希望借抗战胜利70周年的机会到北京走走看看,要是能去的话,我随时准备着。”(孙志文 摄)
年过九旬的丁旭风老人虽然身体硬朗,但脚上的伤就像一块印记伴随他多年,每到下雨阴天或是寒冷天气便疼痛不止,不能出行。平时天气好的时候,老人还是喜欢拄着拐棍出门遛弯儿。(孙志文 摄)
如今,丁旭风老人和86岁的老伴儿生活在一起。儿子住在邻村,时常前来探望。图为丁老和老伴儿、儿子的合影。(孙志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