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景美,这是青岛母亲湾多年的梦想。如今,伴随着胶州湾海洋生态综合整治 “六大工程”的深入推进,这个梦想正越发清晰。通过实施“六大工程”,胶州湾水质状况得到持续改善。截至目前,青岛环胶州湾流域的尾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湾内二类以上(良好以上)海水水质覆盖面积占比由2010年的57.2%上升至2014年的63.4%;四类以下(较差以下)海水水质覆盖面积从2010年的31.1%下降至2014年17.4%,生态海湾、美丽海湾正在逐步展开、实现。
胶州湾综合整治 “六大工程”包括:环湾河道整治工程、养殖设施清理工程、退池还海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环湾绿道建设工程、污染源头整治工程等。通过推进“六大工程”,努力把胶州湾建设成为水清岸绿的生态海湾、旅游设施完善的休闲海湾、蓝色高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达的经济海湾、城市与海湾和谐共融的美丽海湾。
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按照这一理念,青岛深入推进环湾河道整治工程,把截污作为河道整治的首要任务,实行“河长负责制”、环保约谈等措施,持续开展了以“控制污染,治理已形成污染”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青岛把大沽河治理作为实施全域统筹战略的重大工程,通过实施防洪、水源开发、道路交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小城镇与新农村示范建设七大工程,使河道全线防洪标准由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环胶州湾流域的尾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展现出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母亲河新形象。完成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17项重点整治工程,墨水河等污染较重的河流治污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污水直排现象得到有效封堵,河流水质改善20%以上。
清理养殖设施,退池还海。目前,养殖设施清理工程已完成海域养殖设施一期清理整治工作。共拆除网箱4万多个,清理恢复海域面积1400亩,发放补助资金4911万元。在退池还海工程工作中,严守胶州湾保护控制线这条底线,全面梳理胶州湾内各类项填海项目,确定了清理范围,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落实责任分工,组织实施对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内4个填海项目清理工作。同时,开展胶州湾内的养殖池塘清理收回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资金1.42亿元,收回虾池4000余亩,并全部拆除。
多管齐下,整治污染源头。围绕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业污染防治和农业污染防治三个方面,青岛正大力推进污染源头治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方面,2008年以来,市区新建、改建排水管网700余公里,消除各类污水直排口及雨污混排口1300余处。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污水排水管网4813公里,环湾区域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5座,总处理能力114万吨/日,处理标准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到90%。工业污染防治方面,组织实施了46个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41家重点纺织染整企业进行了提标改造;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控,加强专项执法检查,严查违法排污行为,整治规范企业排污口276家,对36家直排海企业限期接入市政排水管网;转移搬迁市区的染料厂、啤酒麦芽厂、海晶化工等一批工业企业,市区工业污染排放对胶州湾的影响逐年下降。农业污染防治方面,加大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2012年以来,我市争取国家资金4亿元,连续三年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试点。截至目前,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42座、污水管网364公里,新建改建沟渠39.7公里,增加农村污水日处理能力1万吨。
建设环湾绿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2014年,青岛将环湾岸线整治工作升级为环湾绿道建设,工程东起团岛,西至凤凰岛,全面建成后长度约197.4公里,总投资约102亿元。实施绿道建设21.4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14.23亿元,将胶州湾打造成风景秀丽、景观怡人的精品海湾,市民有了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的好去处。
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常态相适应,青岛还进一步加大了胶州湾海洋保护区建设力度。建立“胶州湾滨海湿地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划设保护区3600多公顷。建立完善保护区机构和制度,开展了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对保护区全域的实时观测和每周巡护管理,全面开展了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