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要闻焦点 > 正文

情怀老兵晒原创诗集 追忆青海戈壁知青岁月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本网记者 | 责任编辑:郑言 2015-06-03 11:36:59

   

    上世纪60年代的西北大漠,有一群满腔热血的援建战士。他们把人生中最好的20年投入到了这片土地上,艰苦枯燥的岁月上演着一幕幕没有硝烟的战斗。一本包含沧桑的日记本,记载了这位老兵和战友们的点点滴滴。

    岛城知青成青海援建主力

    196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四个省区建立农业建设师。青海省生产建设兵团筹建处成立于1965年3月,成立之初,山东省的八个城市招收知识青年参加建设兵团。10月12日来自青岛的800名知青第四批到达西宁,与前三批山东知青一同在西宁经过短期休整后旋即奔赴格尔木。1966年4月又有4921名青岛知青到达马海和格尔木,至此,青海农建十二师共招收山东知青7921人,西宁知青1000余人,总计约9000人。

    写下青海印记

    臧运刚,1950年生人,16岁那年参兵,正是五千岛城知情中的一位。在往届战友见面会的合影里,清楚的写着“青海农建十二师工八连”的番号。他们的任务是兴修水利,开垦土地。从格尔木到可可西里,从青海内陆到新疆边区,高原缺氧、天寒地冻、风沙肆虐、荒无人烟,残酷的环境锻造了火热的心。臧运刚将自己和战友的经历见闻,写在日记,埋藏心底。

    部分诗歌摘录,“今天出发戍边疆,神圣职责敢担当。海阔天空任鸟飞,风雨历程写新章。”1966年4月8日写于青海;“盐湖苍茫一片白,大地取材把路开。千古荒原添光彩,四面八方有大爱。”1967年写于格尔木盐桥;“可可西里峰连峰,山耸入云雪皑皑。地冻三尺寒袭人,空气稀薄无人烟。人类禁区望兴叹,黄羊飞跑数第一。羚羊珍奇谁能比,野驴野牛野骆驼。青藏铁路全线通,开创历史新纪元。”1978年写于沱沱河兵站。

    五年一相聚

    4月8日对他们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战友们约定每5年的这天相聚一起。当时的小伙现已步入花甲和古稀之年,时间改变了容貌,改变不了战友情。170位战友分散各地,又相互挂念。无论是战争时期的老兵,知青年代的老兵,还是当代中国的军人,他们共同书写了一部中国军魂的历史。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