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将于今秋应邀对美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件大事。美国国务卿克里这两天访华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为此访与中国沟通。鉴于此访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美国各界已开始围绕此访和中美关系谈看法、提建议,其中大部分意见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但也可以感觉到美方对华存在四大误解,由此导致的一些论调要不得。
一曰中国投资环境趋于严峻。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吐槽中国投资环境“变差”的情况屡有发生:有的认为中国打着反垄断的旗号加强对外国公司的限制,使外国公司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事实上,中国此举旨在给企业营造一个更加宽松便利、可以公平竞争的环境,反垄断调查并非有选择性针对外企。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外企与中国企业一样也要适应并积极参与转型,增强竞争力。中美商谈双边投资协定已进入实质阶段,今年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对提升两国贸易投资合作水平也是利好消息。
二曰中国外交趋于咄咄逼人。
在美国舆论看来,中国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国力正快速增长,积极扩展战略空间的势头正盛,在对外打交道过程中显露出强势,似乎中国已放弃“韬光养晦”战略。这是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误读。一些美国舆论把“韬光养晦”战略错误地翻译和理解为中国“隐藏实力”、“卧薪尝胆”、“徐图东山再起”,完全曲解了这一战略的本质,即和平发展。不错,中国外交越来越具有进取性、主动性,在捍卫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十分坚定,但并没有超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范围。不能把“韬光养晦”与中国发展必要的防御能力、捍卫正当的权益对立起来。
三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概念是一个圈套。
中方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外交理念的一个创新,但美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却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和戒心。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是3条: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一些美国舆论主张奥巴马政府不要接过中方的概念,担心中方借此压美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这说明,中美之间战略互信仍然严重不足。两国都意识到要避免大国冲突的历史悲剧重演,中国提出构建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用意就在于给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一个积极方向,而并非要美方全盘接受中方的要求。中方十分清楚,那是不现实的,因为双方都有一些不会退让的底线。
四曰“亚洲的事情亚洲人办”是排挤美国。
中方提出“亚洲新安全观”之后,一些美国专家对此表达了疑虑,担心中国放弃“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提法,是亚洲版“门罗主义”。这一理解同中方的本意完全背离。习近平主席去年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提出,亚洲的事情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新的亚洲安全观具有包容性,习近平主席在同一讲话中还明确指出,亚洲是开放的亚洲,欢迎各方为亚洲安全和合作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美国如能为亚洲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自然受欢迎,相反,就会受到诟病。
目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两国如何能对彼此的意图、目标和预期有更好的了解,而误解只会误事、互信才能互利。事实上,中国一直在做增信释疑的工作。应该说,美方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行胜于言,更重要的是对华认识的误解当消除、不合时宜的论调要不得。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上一篇:提质增效 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