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本站公告 > 正文

网络当中同样有书香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2015-04-25 09:25:19 字号:A- A+

    【光明日报·融媒体】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一份关于“阅读”的调查数据引发网络上的大讨论。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数字化阅读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表示:“网络当中同样有书香。”

    数字阅读“无处不在”

    在很多城市的地铁、城市公交上,“低头族”随处可见。拿着手机、Kindle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已成为街头的一道新风景。

    最新发布的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数字化的阅读当中,增长最快的是手机和微信的阅读。我国成年人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率为每天两次,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

    “每天早上上班路上和晚上睡觉前都会习惯性打开微信,读读朋友圈中分享的文章,刷刷公众订阅号。”北京市民王小姐告诉记者。

    毋庸置疑,数字阅读正在展现它“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魅力。成立于2010年的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累计培养了4.2亿用户。该机构发布的数字阅读白皮书认为,数字阅读产业正呈现集中化、多元化的趋势,并在近5年里进入了井喷式发展时期。

    近年来,大量阅读类公众微信号涌现,不仅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官方机构发布了“文津阅读”等公众阅读号,而且大象公会等民间机构也向读者推介经典图书。

    自媒体公众号也风生水起,依靠独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大批读者。“80后”张炫是一名诗歌爱好者,她参与创办的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关注用户已有100多万,众多名人、普通人在这个平台上读诗、赏诗。

    “将文字内容通过声音讲述出来,带给读者的感觉会很不一样。”央视主持人王凯离职后,创建自媒体“凯叔讲故事”,为孩子们提供有声读物,用一款“哄睡神器”完成了他从传统媒体人到新媒体人的转型。

    传统出版业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给实体书店布下一重阴影,也同样带来了惊喜。”业界人士的感慨不是个例,而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渴望拥抱“互联网+”,给愿意读书、喜欢读书的人提供广阔线上平台和全新阅读体验的共同心声。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介绍,三联正在积极推进“纸电同步”,未来将实现所有拥有电子版权的纸质书,在出版的同时同步推出在线电子书。同时还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做新书推介和各类读书活动的宣传。

    将纸质书电子化,主要面向偏好深度阅读用户的“当当读书”APP;以原创文学为主要内容,可以弹幕社交,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的“当读小说”APP;摘取正版纸书精华,通过碎片化让读者轻松阅读的“翻篇儿”APP——据当当网数字阅读事业部总经理左力介绍,今年当当网正在加快数字阅读产品的研发和布局,从普及全民网购图书向推动全民数字阅读发力。

    “如果我把《西游记》改编成针对儿童的故事书,成年读者愿意购买吗?”王凯说,自己在创作内容时,都会提前在微信公众号对用户做问卷调查,在他看来,这是做好“数字时代”读者阅读体验的重要一环。

    “未来的阅读一定是基于读者,逐步实现阅读的个性化、社交化以及阅读形式呈现的多媒体化。”左力表示,个性化推荐可以让读者根据阅读喜好更快找到阅读的兴趣点,而通过社交化、互动化等方式,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读者的阅读质量。

    “异质互补”构建全民阅读良性生态

    当下,“读书”的概念已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读纸质书”,文字承载形式从竹简到纸再到网络,媒介的发展变化已让阅读变得更加普遍。

    然而,依托技术搭建的新媒体阅读虽然方便快捷,却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缺乏优质的阅读内容和对阅读服务专业性、体系化的积累。此外,新媒体阅读尚未建立起规范的运营规则,在知识产权、商业模式等层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些数字阅读日益凸显的问题,为传统出版社提供了作为之处。”有业界专家如是说,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传统出版业的步子不妨迈大一点。

    “我们既提倡手机阅读、网络阅读,同时要提倡深层次的,具有思想力、震撼力的传统阅读。”在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希安看来,不管是传统阅读还是数字阅读,正是因为两者互为补充,为全民阅读构建起了一个各有所长的良性生态。

    “我自己平时常利用微博推荐好书、分享阅读体会。”拥有近1000万微博粉丝的张颐武认为,不仅书评家们要向大众推荐好书,新媒体平台也应加强好书推荐,“数字化时代更需要推进全民阅读,引导全民阅读”。

    “新媒体时代,多种阅读方式并存,为读者们创造了更多的阅读机会。相信全民阅读的春天不远了。”樊希安感慨。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海风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