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赡养105位老人 为64位老人送终
一位敬老院院长的孝与忠
30年前,他在野草丛生的荒地上一手建起敬老院,确定了人生价值的坐标。
30年里,敬老院共赡养105位五保老人,64位老人离世,他64次披麻戴孝——在他身上,尽孝早已超越了血缘和职责。
他就是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李银江。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对老人尽孝,就是对社会尽责,对党和人民尽忠。”深受电影《烈火中永生》影响的李银江,立志要像老一辈革命家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李银江陪五保老人聊天。桂五敬老院供图
“人间有大爱,床前有孝子”
记者来到桂五镇敬老院时,87岁的陈广英老人正悠闲地纳着鞋垫,每双鞋垫上的图案都不一样。老人说,要将眼下的幸福生活“一针一线地纳入鞋底”。
寒冬时节,敬老院里却温暖如春,老人有的下象棋,有的晒太阳,有的听淮剧。
1986年,李银江受命建立桂五镇敬老院并担任院长。运沙石、扛木材、砌砖头……在煤无一锹、柴无一捆的情况下,他亲手盖起敬老院,做起孤寡老人的“儿子”。
30年,从20多岁的小伙子到年近花甲,李银江的每道皱纹里,都有一段至孝的故事。
陈克华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的命是李银江“抢”回来的。
7年前的夏天,正插秧的陈克华栽进田里,不省人事。路过的李银江见状,顾不上脱鞋,一脚深一脚浅,背起满身泥水的老人直奔医院。三天三夜后,老人醒来,看见床头满眼血丝、胡子拉碴的李银江,潸然泪下。
得知陈克华老无所依,李银江便把他接到了敬老院。10年来,体弱多病的老人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医院度过。不管多忙,李银江都会把一日三餐送到医院,为老人擦洗身体、端屎端尿,还做起老人的“手杖”,搀着他散步晒太阳。“我们吃穿住都由小李一手操办。”陈克华哽咽了。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李银江却用点滴行动和真情诠释了“孝”的深意,证明“人间有大爱,床前有孝子”。
冬至,百岁老人陆永忠的儿子来接他回家吃团圆饭,老人一手拉着李银江,一手死死拽着轮椅,说什么也不愿回去:“敬老院就是我的家。”
“逢年过节小李总陪着我们,除夕还和我们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老人张德进闪着泪花,“有他才叫过年啊。”
“小李还是月老,我们敬老院9对夫妻都是他牵的线。”老人谢盲拉着老伴的手,一脸幸福。
“知道我们闲不下来,小李还办起了‘农疗园’,平时我们种种菜养养鱼。”退伍军人耿志友告诉记者,目前全院的蔬菜和鱼已经能够自给自足。
30年,敬老院赡养了105名五保老人,年龄最大的100岁。
30年,64位老人先后离世,李银江当了64次孝子,亲手为每位老人擦洗身体,穿上寿衣,守灵办丧。
送走的老人多了,李银江常常心神不宁。“晚上最害怕电话铃响,一响我就提心吊胆,十有八九是老人出事儿了!”长时间操劳和失眠,让李银江显得很憔悴。
3年前的一天深夜,老人张树仁突发胃穿孔走了。殡仪现场通知“张树仁家属”时,李银江站起来,接过骨灰盒,手不住地颤抖,泪水奔涌而出:“如果早些发现就好了……”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李银江。从此,这位汉子更加留心,询问每个老人的排便情况,关心老人的饭量,定期为老人体检。
“他把照护老人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桂五镇党委书记王士元说,“把‘小事’做好,就是基层工作最大的事。”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李银江至真至诚的大孝,打动着每一颗崇孝尚善的心。
敬爱无亲疏,孝老成风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银江将桂五镇所有老人都视为父母。
“全镇有5752位老人,41位是五保户,21位在乡村。”李银江对桂五镇老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孝道,是亘古不变的责任和道义。”
为了守护这份责任和道义,李银江几十年如一日走乡串户探望全镇老人,屋顶越低、条件越差的地方越引起他的注意。
“叮铃铃……”每次听到车铃声,老人们就知道,是李银江来了。那辆坐垫裹满层层花布的老凤凰牌自行车,载着他访遍了镇里每一位老人。
对不孝的子女,李银江是出了名的严厉。
85岁老人方余东患有白内障,几近失明。老人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子女每月轮流给独居的老人送粮食和烧锅草。二儿媳史丛美和老人向来不和睦,轮到她时,只送口粮不送草,老人只能拿着麻绳去二儿子家捆草。
方余东找到了李银江。了解情况后,李银江把史丛美叫到办公室,从法律和情感角度对她进行教育,并下了最后通牒:“你今晚连夜挑两捆草到你公公家!”知错的史丛美,再也不对公公不敬,还常把刚出锅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
现在老人已分不清人了,唯独见到李银江,就念叨“小李”。
老人口中的“小李”,其实已经58岁了,但敬老爱老之心始终如初。
农村有人去世兴奢华大葬,丧葬用品价格居高不下,为了遏制殡葬市场乱象,李银江依托敬老院以进价出售殡葬用品,并新建了4个公益性公墓和两栋安息堂,对优抚对象和困难户一律免费。
“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是要在人活着时多孝敬。”在李银江的劝说下,桂五镇丧葬风气好转,每年节省墓穴用地数十亩,节约费用20多万元。
芝兰馨香,美德流芳。在李银江的带动下,桂五镇尊老爱老已然成风。
因埋怨分家不公而拒绝赡养老人的张氏三兄弟,在李银江情、理、法的教育下,放下嫌隙,轮流照顾老人;
逢年过节,到敬老院送米送油的单位络绎不绝,更有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进老人家里,陪老人拉家常;
桂五镇为所有老人发一张理发卡,替老人免费理发……
李银江对孝道超越血缘的坚守和传承,像沙砾般细碎,却是一剂社会道德的良药。这种最朴素的力量,撑起了人世间的大爱。
“大家好了,小家的日子才能好”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首《国家》,是李银江的妻子韩素珍最喜欢的一首歌。
作为李银江的贤内助,韩素珍是敬老院的“内务官”。
“一进家门,我首先要看卫生间和厨房干不干净。”
“你说这是家?”记者心头一动。
“可不是嘛,老人都是我家人,年纪大些的就和父母一样,年纪稍小些的就是大哥大姐。”
一旁的李银江咧着嘴笑了:“如果给我打80分,那么60分是素珍的功劳。”
35年前,李银江和韩素珍结婚了。为捡烧锅草,白天忙工作的夫妻俩只能摸黑出门,到5公里外的山头捡草挑回家。第一天,韩素珍磨了一脚泡,她忍痛给家人烧饭做菜。第二天出门挑草时,全是泡的脚,像踩在针板上,疼得钻心。韩素珍故意走在丈夫后面,不想让他发现。
多年后,妻子不经意和丈夫提起这事,李银江怪自己没照顾好她,连连保证以后一定不再让她和儿子吃苦。但李银江却一次次食言了。
有一次韩素珍生病,晕了3天。当时恰逢一位老人去世,李银江把妻子送到医院转身就走了。韩素珍说,嫁给老李近40年,吃过一箩筐苦,但那是头一次打心眼儿里委屈。“医院里每天都有人去世,万一我也突然走了,都不能见他最后一眼……”
李银江笑妻子傻:“好人有好报,上天咋会不眷顾你?”
“你说得对。”40年里,这是韩素珍对丈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人问过李银江:“你对家人有愧疚吗?”
“社会是个大家,在大家和小家之间,我先选大家,大家好了,小家的日子才能好。”这就是他的答案。
让李银江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敬老院的大家庭中。
两个月前,护工韩叔煤带着铺盖踏进了敬老院的大门。老人夜间睡不着,她就陪他们唠家常;老人中风,晚上要去厕所五六趟,她一趟趟地搀扶,眉头都没皱一下:“谁没有老的时候呢?”
更值得高兴的是,最近敬老院还来了一位年轻人,叫孙春燕。25岁的她,大专护理专业毕业,志愿用专业与爱心照顾好每一位老人。
在大家和小家之间,李银江和无数像他一样的人舍小家、顾大家,将“孝”字熔铸在血液里,从孝老之爱中升华出爱人之仁,以平凡的人生实践传递道德的高度和人性的深度,彰显出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上一篇:中埃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