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类 > 正文

30年捡拾3千公斤零件 斤斤计较带出骨干能手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2014-12-12 21:15:13 字号:A- A+

    今年55岁的淮矿集团杨庄矿的矿工李传代,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在井下随手捡拾遗漏的小零件。他勤劳节俭的事迹在广大矿区中受到普遍颂扬,他身上闪光着中华民族克勤克俭的优良品德。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李传代捡拾的设备上的小零件近三千公斤,1000多台井下开关更换的螺丝、垫圈都是李传代和工友们用工具包捡拾上来的。

“井下小件回收站”回收的零件。资料图片

    1.30多年坚持捡拾近3千公斤零件模范"婆婆嘴"影响一生

    “李师傅,您的工具包咋比我的重呢,有什么好宝贝吗? ”2014年7月28日早班升井途中,刚分配到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矿保运二区的技校生卢东东,提着师傅李传代的工具包好奇地问。随同李师傅一道上井的老工人武云飞哈哈大笑:“李师傅包内‘宝贝’多着呢,有下井捡拾的螺丝、弹簧垫圈、胶皮圈……”

    在杨庄矿保运二区,那些在井下遗漏的、废弃的小零件,都被职工当“宝贝”一样捡拾起来装在工具包里,这个节俭的好习惯好传统,在杨庄矿保运二区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

    三十多年的坚持,捡拾、回收近三千公斤的生产零件,李传代及其工友用行动传承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践行着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我在工作期间和工友捡拾、回收零件的量比较大,但不代表是我们开的头,我也是受到了其他人的影响。”李传代说。

    1981年进入杨庄矿综采二区工作,当时年仅20岁,李传代和许多毛头小伙子一样,他在工作上也不太注意细节。“不能说是刻意浪费,但大伙有时会将拆下来的旧零件随手丢弃,没有注意是否可以回收利用。”李传代说。当时,担任该区党支部书记的是全国劳动模范马典周,是全区有名的“婆婆嘴”,一有时间就会反复教育工友学会勤俭节约,不能有丝毫的浪费。

李传代在回收遗漏零件。资料图片由淮北文明网提供

    1981年3月的一天,李传代在井下拆除综采转载机时,将一颗有问题的螺丝随手扔掉,碰巧被马典周发现了。马典周捡起被李传代扔掉的螺丝,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小李,你可知道这一颗螺丝值多少钱?是你一个月的工资啊,我们不能随便浪费,国家现在还很穷,大型机组主要靠外国进口,每个零部件都十分昂贵我们要珍惜每一个零部件,能修复、复用的绝不能浪费。 ”听到马典周的话,看着他手中小小的螺丝,李传代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是五十块钱,那个螺丝大概是三十多块钱,对比之下,我切实感受到了浪费的可怕。”李传代说。在对李传代进行教育之后,马典周将螺丝交给李传代,让他带到井上交给供应科保管。这件事情给李传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定一改以往大手大脚的工作作风,学习马典周勤俭节约的精神,主动捡拾、回收遗漏零件、旧零件。

    从那以后,李传代用来装饭盒、水杯的背包成了名副其实的“零件包”。每次下井工作时,李传代总会留意一路上有没有散落的零件,在安装和维修设备时,他也总是将能够继续使用的旧零件带回井上上交,或留着备用。渐渐的,李传代的行为被工友们发现了,一些人对他的行为表示赞同,甚至开始学习他的做法,自发捡拾、回收零件的工人越来越多。

李传代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工友们。资料图片由淮北文明网提供

    2.腰间的"零件回收站" 捡拾小零件传承大美德

    刚到机电科,李传代就召集工人开会,向他们强调节约的重要性,希望他们可以加入到回收零件的队伍中来。在李传代的影响下,勤俭节约的风气在机电科逐渐扩散开来。为了提高工友们捡拾、回收零件的积极性,李传代通过向领导反映,从矿上争取了一定奖励作为团支部的活动经费。“然后我再将这笔经费用于奖励回收零件数量较多的工友,或者用来开展团支部活动,丰富工人们的生活,大家伙很支持,干劲也更大了。”李传代说。据李传代介绍,在机电科工作期间,整个科室每年都能向矿上上交50吨废旧材料,为矿上节约了大笔开支。

    1984年,李传代又被调到保运区掘进机械化队担任副队长,良好习惯的传承还在继续。

李传代利用业务时间研究学习技术。资料图片由淮北文明网提供

    掘进机械化队负责全矿的掘进机械皮带机、刮板运输机、各类开关等设备的维护、安装、拆除工作。当时,该队部分职工节约意识淡薄,有时干完活就急于收工,井下遗留的螺丝、弹簧垫圈、胶皮圈、卡爪等零件随处可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传代抓住一切时机教育队员要减少浪费、注意回收,但效果并不明显。一些队员认为,零件旧了就没必要再回收,一是麻烦,二是量也不大,没什么意义。“我并没有因此而恼火,因为我知道,大伙都和当年的我一样,对浪费没有切身的感受,我决定用自己行动去影响他们、引导他们。”李传代说。

    那段时间,李传代和队里的其他几位队员每班总是走在最后,捡拾着职工丢弃的小零件,带到井上集中存放起来。一段时间后,在一次班前会上,李传代使出了“杀手锏”。那天,李传代将前段时间收集到的零件一下子倒在了桌子上,堆起了高高的一堆。经过材料员现场估计,这些零件价值约200元左右,而在当时,200元相当于4名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此时无声胜有声,在事实面前,那些反对李传代观点的工友切实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均表示愿意改正浪费零件的不良习惯。

    从那以后,整个掘进机械化队的思想统一了,养成了收工后捡拾小零件的良好习惯。那时,矿上还没给工人配备专用的工具包,李传代就和工友们用废旧皮带的中间层加工成工具包,将干完活没用完以及上下班途中捡拾的小零件,装进包里带上井,交给库管员归类复用。30多年来,矿职工的工具包越来越美观,捡拾的是小零件,传承的都是大美德。

李传代在指导工友维修设备。资料图片由淮北文明网提供

    后来,李传代的工作岗位又有所变动,但不变的是他提倡勤俭节约的意识。每到一个岗位,李传代总是能带领工友们养成捡拾、回收零件的习惯,即使在他调走之后,这种习惯仍旧被保留下来、传承下去,逐渐成为传统。胡争虎是李传代的徒弟,受到师傅影响,不管在哪个采区干活,完工后他总要巡视工作区域,进行零件的回收。“当年跟师傅学习的时候,有一次维修设备缺少零件,大家都没带,师傅从工具包里拿出一个旧零件,正好能用,后来才知道那个零件是师傅从地上捡到的。从那以后,我除了跟师傅学习技术外,更学习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企业负责的态度。”胡争虎说。

    时间在流逝,人员在变动,设备在更新,但这个矿区职工捡拾小零件的习惯始终没丢,他们依然带着腰间的“零件回收站”,把随手捡拾的小零件放进包内,也把放勤俭节约美德放在了心里。

    3.回收零件每年节约20余万元 "斤斤计较"带出骨干能手

    “上世纪90年代煤炭一度滞销,矿井资金十分紧张,我们通过勤俭节约,为企业省了不少钱。现在煤炭企业又遇到经济困难,浪费少一点,效益就会高一点,职工收入就会少降一点。 ”李传代说。 1983年,李传代被调入机电科担任团支部书记,与他一同调去的还有勤俭、爱岗的工作作风。

    李传代的一丝不苟不仅体现在回收零件方面,在业务方面,他也是一把能手。李传代在班队长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他始终认为要想更好的服务一线、让职工信服,没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不行。对于综采专业毕业的李传代来说,电气设备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的并不多,为在短时间内全面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他坚持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摸索,对照开关原理图与实物反复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李传代已能够全面掌握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做到了判断故障准确、处理问题迅速。多年来,李传代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修复了一台又一台电气设备,既减少了购买新设备的投入,又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为采掘一线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李传代利用回收的开关零部件,在井下修复开关,减少了新设备的投入。同时,组织职工回收旧皮带并加工成电缆吊钩,不仅降低了成本,对保护电缆护套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仅此一项,每年就为矿上节约材料费多达20余万元。

李传代和工友在整理回收来的遗漏零件。资料图片由淮北文明网提供

    李传代还将自己掌握的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青年职工,并结合实践认真细致的讲解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让更多的职工学习到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批批青年职工在他的指导下,逐渐成长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能手。

    如今,李传代的事迹已经在杨庄矿传扬开来,全矿各个单位都在学习他的精神,“虽然我快要退休了,但是我相信良好的风气不会随着我的退休而消失。眼下煤炭行业比较困难,只要大家浪费少一点,矿上的效益就会好一点,职工收入就会高一点,职工与企业一定可以共度难关。”李传代说。李传代所在的矿区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行为,做出了高度评价。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矿供电队队长胡争虎说:“在李师傅的带动下,平时干过活以后,把开关零部件全部集中包里,回收上井,这种精神在李师傅的号召下,我们一直传承下去。”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矿保运二区副区长薛山说:“李传代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兢兢业业。带领他的团队回收大量的材料。为我们矿节能降耗,减少成本做出贡献。”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李传代》、《淮北节俭矿工李传代:厉行节约三十年积少成多渐成效益》、《李传代:工具包装载节俭美德 尽心尽力节约资源》等稿件综合。感谢淮北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世世代代不能丢。一个螺丝,一个垫圈、一个铆钉微不足道、价值有限,但当任何人看到李传代师傅的“井下小件回收站”回收的3000多公斤零件时,都会大吃一惊,也会为随手扔掉的不起眼的“财富”感到汗颜。看似不起眼的小零件,日积月累的浪费,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看似“斤斤计较”的节俭,坚持三十多年,也能形成良好的效益。不仅是煤炭行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节俭精神的人。在推动产业转型、节能降耗的今天,我们作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主人翁,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美德,培育崇尚节约文化,为国家节约能源资源。不妨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打印文件时不浪费纸张,办公室没人时及时关灯,公共场合不乱丢垃圾等,养成节俭习惯,改变的也许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有可能是整个社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