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经济增长体系
中国经济在外化中还是会遇到增长难题。“一带”国家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如何解决依托资源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面临的“资源诅咒”,下一步如何加强合作,促进这类国家接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中。“一路”的难题主要是能否在周边地区先行建立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产业分工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对中国和周边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提供相互支持,同时也利于经济共同体的建设。
除上述市场层面存在的问题外,政策层面同样面临难解之题,目前中国与外部的经贸关系还远未满足双方对推动未来经济增长、应对全球经济风险的需求。例如,在硬件层面的互联互通方面,中国—东盟之间基础设施还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当地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在软件层面的制度合作方面,中国—东盟合作水平还不及发达国家之间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水平。如中国—东盟之间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等水平仍较高,尚未实现零关税、零壁垒。在服务领域和投资领域也是如此。
应该说,未来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经济增长体系是可行的。其根由在于处于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时期的中国与周边国家不会轻易放弃经济增长这一核心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共同愿望是维系中国与外部经济关系稳定的利益基础;中国与外部之间的经济关系越趋于复杂、多层面、多领域,则相互间掣肘的成本变得更高,相互促进的收益也更大。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与外部经济关系的调整方向已经逐渐明晰,即可合作性,寻求能够促进中国和外部共同增长的经济利益并加强合作。
寻求外化的途径同样重要。其基本思路是中国向外部经济增长提供相应的支持,以此带动自身和外部国家的共同发展。一些惯常的手段仍然有效,如继续扩大中国与外部国家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相互进口,目的是将过去中国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转化为外部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进而形成对称性相互依赖。再如加大对外部,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投资,在助力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大中国的经济利益。由于“一带一路”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国家多、合作机制更多,不可能短期内一蹴而就,因而,争取“早期收获”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点。在建设过程中,“早期收获”的安排应在重点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合作机制安排上有所强化,这样既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有具体的展现,同时也有利于深化中国与外部经济关系。在这里,阶段性成果的设计与取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APEC与东亚合作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基地)
上一篇:让网络反腐成为不敢腐的威慑